间:2023年12月8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胡强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宾:何炤华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钟东波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副主任

李俊升   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樊茂蓉   首支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队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副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也是我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16场。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近3万人次,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援外医疗人员远离祖国和亲人,在异国他乡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援助,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围绕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重点介绍援外救治工作的有关情况。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先生;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钟东波先生;

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李俊升先生;

首支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队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副主任樊茂蓉女士。

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援外医疗有哪些新的特点和创新举措?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

感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我们的援外医疗工作,还亲自总结凝练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今年的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还给我们援中非的中国医疗队回信,对援外医疗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勉励我们的队员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的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些话,为我们的援外医疗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的援外医疗工作也步入了新的时代。在新的时代里,我们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援外医疗队工作格局。

一方面,我们拓展提供医疗服务的国家增多,十年间,根据有关受援国的请求,我们向南太岛国、加勒比海地区等7个国家新增派了中国的医疗队,医疗队年均服务受援国的患者已经达到数百万人次,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另外,我们还推动与当地医院建立对口医院合作,目前我们国家各个地方的医院和全世界43个国家48家医院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对口合作关系。同时,也和有关国家一起合作,建立了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也引入了数百项新的技术。应该说,我们的援外医疗从“输血式”的援助已经转向了可持续的“造血式”的合作,我们帮助受援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比如说,在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现在已经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国的目标。我们在坦桑尼亚建立了心脏病中心,也大大减少了该国患者赴海外就医的需求。这个医院同时还吸引了周边国家的患者前去就医。

桑给巴尔的卫生部长宣布,在中国的帮助下,桑给巴尔的医疗已经进入了微创手术的时代。最近,我们有一部正在播出的电视剧叫做《欢迎来到麦乐村》,就是以援坦桑尼亚和桑给巴尔的医疗队为原型的,它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医疗队既是大爱无疆的天使,我们这些队员又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他们与受援国人民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结下了血肉相连的深厚的情谊。同时,我们还创新了我们的援外医疗模式,开展了短期义诊。我们在30多个国家开展了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光明行”,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爱心行”,帮助了全世界万余名患者解除了病痛。

另一方面,我们还不断拓展跟许多国家公共卫生的合作。从2014年开始,我们援非抗击埃博拉,协助多国防控黄热病、鼠疫、寨卡等疫情,我们还积极支持非洲疾控中心的建设,与坦桑尼亚、科摩罗等国和国际组织共同实施疟疾、血吸虫病这些公共卫生的合作项目,开展抗疫的国际合作,为维护全球的卫生安全作出了我们的贡献。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血吸虫防控项目迄今已经第三期了,我们这个项目帮助了项目地区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从8.92%下降到了0.64%,大大降低了当地血吸虫病的负担,这也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极大的肯定。谢谢大家!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了解到,援外医疗是一项长期扎实推进的工作,但相信也有一些医生和工作人员在当地会出现身体不适、水土不服等症状。请问,在确保医务人员的后勤保障以及健康安全等方面有关部门做了哪些措施?谢谢。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钟东波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援外医疗队员远离祖国和家乡,到国外应该说面临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问题,所以他们的健康和后勤保障也是我们最大的牵挂。从我们北京的做法来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大对他们的健康安全和后勤保障。

一方面,千方百计保障他们的健康。所有的医疗队员在出国之前,我们都根据所在国流行病的情况,接种了各种疫苗,提高他们的免疫力。然后,在到达之后,我们建立一个网上跟踪制度,每天有安全情况的日报告,每个派员单位每周要对接,北京卫健委每个月都要开沟通会,了解我们援外队员的身心状况,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我们也在助力,比如在几内亚,我们助力加强监测和消杀,确保他们有个良好的环境。我们有很多援外医疗队员,都在一个疟疾高发区域,很多都是疟疾零感染。另外,一旦队员有身体不适,我们会迅速安排医务人员给予照顾,通过轮换休息,包括必要时国内的远程会诊、寄送相应的医疗物资来给予支持。同时我们也做好日常的保障,我们因地制宜在当地建有健身场馆,比如说配备了相应的健身器材,有羽毛球场、乒乓球桌,他们可以日常锻炼,来保障身体的良好素质和精神状态。队员因为长期在外,精神上会有焦虑,我们也经常定期通过心理精神科医生,加强心理的沟通和咨询,这样减少他们的思乡之情和精神压力。

第二方面,充足及时保障各类物资。我们为医疗队做好后勤大队长,我们每年都定期给医疗队寄送各种物资,特别是几内亚,咱们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有很多特殊口味在国外买不到的,我们都定期寄送,包括榨菜、火腿肠、大料这些,他们都比较喜欢这些口味,都充分保障。今年8月份,我去几内亚慰问,也看了他们的储藏柜,应该讲品种很丰富,数量很充足,基本上有求必应,有需要我们就寄送。另外,我们还根据不同情况,定期寄送医疗物资。比如说几内亚在疫情期间,我们先后五批寄送各种防疫物资和设备,这样既能够支持那边的防疫工作,也保障我们医疗队员有充足的防疫物资,做好自身的防护,保证自己的健康。

第三方面,着力提升医疗队员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开设了远程的系统,他们在前方有强大的后援,我们根据情况,会通过远程系统提供各种最新的疾病防控方案、诊疗指南,另外提供一些科研成果、科普视频,提升他们自我防护能力,包括做好那边工作的支撑。另外,也是为了推动医防融合、医管融合,我们从2020年开始,北京卫健委探索创新,以前只派医疗队员,后来医疗队扩充,增派了公共卫生专家和卫生政策专家,他们到了之后,协助制定院感制度,同时帮助所在国提升公共卫生水平,这样既能够支持医疗队发挥作用,也推动当地公共卫生水平的提升,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医疗队员的身心状况总体非常良好,有力支撑了援外医疗工作的开展。谢谢大家!

封面新闻记者

请问李主任,我们知道您是一位援外医疗的“老兵”,是什么吸引着您多次赴海外参加医疗援外工作,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李俊升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胸外科,曾经六次赴卢旺达执行国家援外医疗任务。这么多年,一次次参加援外医疗队,其实从内心来讲,自己从大学起就对援外医疗有一份向往和热爱,而且去了非洲以后,非洲老百姓相信中国医生能为他们解除病痛的期待,还有援非医疗本身就赋予我们每一位队员一种无法言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每次援非的时候,我们去到非洲当地,有时候工作完成以后非常想家,但是每当成功完成一例手术,每次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救回来以后,患者家属用当地语不停对你说“谢谢”,身边的非洲同事也对你伸出了大拇指,这个时候你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尤其在异国他乡,这份认可就显得更为珍贵,也很让人激动。

2007年8月开始,我加入援外医疗大家庭,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外任务,到2022年年底第6次结束回到国内。每次结束,当地的医护还有患者和我们话别、合影的时候,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能够看到一种依依不舍。后来再去,又和他们见面的时候,他们见到你非常高兴,拥抱着你,那时候从他们的眼里我们能看到非常激动。记得在18批援外医疗队的时候,有一天手术日我做了8台手术,最后一台手术做完,其实已经深夜了,当我走出手术室门口,受援医院院长上来紧紧握着我的手,那一刻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一种信任,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中国医生的感激,正是这种真诚的眼神和作为一个医生的使命,让我这么多年一次次主动投身到援外医疗事业中。

其实,作为一名中国医生,在非洲大地,在异国他乡,看到他们那么多需要救治的病人,那么多人需要你的帮助,你也能竭尽自己所学,用自己的技术去除他们的病痛,挽救他们的生命,帮他们恢复健康,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所以有时候就觉得自己受点累、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今年时值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请问这60年来我国援外医疗工作的总体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

感谢您的提问。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1963年4月,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抵达了北非的阿尔及利亚,自此就开启了我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援外医疗的历程。大家都知道,60年代的时候,发展中国家民族独立浪潮风起云涌,很多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但是他们面临着缺医少药的局面。尽管那时候中国也缺医少药,但是我们还是毅然地派出了我们最好的医生和医疗队伍去援助有关国家。

60年间,我们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援外医疗队队员3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也为许多国家培养了医疗人员10万余人。我们还在当地创造了许多奇迹,填补了数千项技术的空白。有超过2000多人次的中国医生获得了受援国所颁发的国家级的荣誉。我们还有50多名队员牺牲在了异国他乡。应该说,60年来,我们的援外医疗队员在极其复杂艰苦的环境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批接一批,一棒接一棒,他们竭力做好了援外医疗工作,也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爱戴。我们援阿尔及利亚的医疗队,在当地接生了超过207万的新生儿,所以这个国家很多孩子取名就叫“中国”。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表明了我们的中国医疗队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也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成长,已经成为我们与发展中国家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生动地讲述着中国的故事。中国援外医疗队这60年的历程,也是集中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秉承的相互帮助、合作共赢的理念,“大道不孤,德必有邻”,中国援外医疗队将以实际行动继续为全球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请问樊茂蓉主任,您作为首批派出的中医药抗疫医疗队队员,用中医药为受援地人民带去健康,当地居民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如何呢?谢谢。

首支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队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副主任樊茂蓉

感谢您的提问。我作为一名呼吸科的中医师,我是深感荣幸,能够成为国家首批派出的中医抗疫医疗队的队员。我是在柬埔寨执行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援外医疗任务。当时在柬埔寨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时候,我们医疗队主要是用中医药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当地的民众诊断和治疗疑难杂症、常见病,还有一些当地的多发病。

医疗队刚到柬埔寨的时候,我们就在它的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这也是我们国家援建的医院,建立了中医科的门诊。在最初的时候,来中医科门诊就诊的主要还是以当地的华人华侨还有一些同胞为主,当地柬埔寨的患者最初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只有15%左右,但是随着医疗队中医门诊在当地华人华侨还有我们同胞当中影响力的逐渐提高,当地的患者也慕名来到我们中医门诊进行治疗。我们医疗队凭借良好的疗效还有简便易行的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比如我们带去了针灸、拔罐、揿针、耳针等等这些中医的适宜技术,柬埔寨民众逐渐接受并认可了中医药,而中医药也渐渐深入到当地民众的心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诊患者当中,柬埔寨当地的老百姓也占到接近一半左右。在就诊患者中,我们中医门诊复诊的患者也从当初的两成上升到六成,有些患者甚至驱车七八个小时长途跋涉来到我们医疗队所在地就诊。医疗队在柬埔寨的工作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和支持,中柬友谊医院的领导也对我们医疗队还有中医门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他们也给当地的卫生部去函,请求中方继续派遣医疗队来到柬埔寨工作。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提到,中国医疗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请问北京派出的医疗队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故事或者有哪些好的做法得以体现?谢谢。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钟东波

谢谢您的提问。北京是从1968年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到现在累计已经有55年,我们先后向1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1054名援外医疗队员。所有的医疗队员牢记我们援外医疗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应该说有很多很好的做法。我就讲几个:

一是逆行出征。2014年,当时非洲埃博拉肆虐,当时的情况就是很多国家的援外医疗队和专家都纷纷撤离,那时候我们第24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长是王振常。全体医疗队员坚持如期参加援外医疗工作,所以大家是逆行出征,按计划奔赴几内亚,一到了之后就参加几内亚埃博拉的防疫工作,他们根据我们国内提供的支持,开展了防疫培训,累计培训的公共卫生人员和社区工作者近1700人,大力支持了几内亚埃博拉的防控工作和医疗救治工作,赢得了几内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赏。在2015年,时任几内亚总统给王振常颁发了几内亚共和国勋章,给所有队员颁发了几内亚政府奖状。同年,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获得联合国2015年度“南南合作奖”。

二是真心实意。我们的援外医疗队,不仅仅是直接给当地人提供服务,还要通过培训、学科建设、项目合作等方式,来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几内亚埃博拉疫情结束之后,很快我们就根据当地在疫情期间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开展了“对口医院合作项目”,建立了重症医学中心和创伤救治中心,显著提升这些领域的医疗能力和水平。到了2018年,我们又做进一步的评估,进一步梳理出短板弱项,开展了创新项目合作模式,与神经医学中心等6个项目为一体,加强了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了中非友好医院建设试点项目。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几方提出的“神经医学、急危重症和创伤等专业治疗不出几内亚”的愿景。

三是不畏艰险。我们去年派出首批援瓦努阿图医疗队,医疗队抵达的第一天就碰上瓦努阿图遭受6级地震,第二周又遇到了超强飓风,医疗队当时临时住宿的酒店严重受损,断水断电。但所有的医疗队员都不畏艰险,在当地非常不利的环境下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多项首创诊疗技术,救助当地患者,医疗质量非常好,所以迅速获得当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和信任。同时,我们也向他们传授了中国成熟的医疗技术和经验。还有,因为瓦努阿图是岛国,居民散布在隔离很远的岛屿上,为了确保这些居民能够得到医疗服务,援外医疗队经常性开展巡诊和义诊,有的外岛要搭乘小型飞机或者渡船,要颠簸一天才能抵达。但是大家不畏艰险,坚持开展了义诊巡诊。仅仅一年,中国医疗队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在今年,我们的医疗队9名队员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勋章。

所以,不管是逆行出征还是真心实意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还是不畏艰险向离岛群众提供巡诊义诊,都传递了我们对受援国家的真情厚意。下一步,我们也会继续秉承中国医疗队精神,继续做好“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这项使命,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我们的贡献。谢谢!

 

中新社记者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事件多发,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中国援外医疗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

感谢你的提问。近年来,中国的援外医疗事业已经形成了以医疗队为基础、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共同推进的新局面。面对全球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责无旁贷,以最迅速、最无私的方式来提供应急的援助。刚才东波主任也提到,2014年西非部分国家暴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期间,我们就先后派出了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1200多人次,全力救援这些出现疫情的国家,收治了800多名患者,完成了1.3万余人次的公共卫生培训,成功地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许多国家称中国是“真正的朋友”。

新冠疫情暴发以后,我们在自身面临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下,还迅速向34国派出了38支中国抗疫专家组,同时我们也指导长期派驻在50多个国家的中国援外医疗队,来协助驻在国开展疫情防控。应该说,我们这次专家组和疫情防控的援外行动,是新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的人道主义援助,也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同时我们宣布将疫苗作为全球的公共产品,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疫苗。我们秉承着“天下一家”的理念,既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为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

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的援外医疗队还因地制宜地推出了“云门诊”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帮助了当地的居民,也为我们几百万在海外的中国公民、华人华侨,包括港澳台的同胞,提供咨询和医疗保障,开展了“春苗行动”以后,我们第一时间让海外中国公民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温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参与援外医疗工作肯定会经历很多,请问有哪些人或者哪些故事让援外医疗队队员是最为难忘的呢?谢谢。

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李俊升

谢谢你的提问。其实援助了很多年,感人的场景也很多,但是留给我们最感人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地患者对我们中国医生的信任,并且主动地告诉他们村里的村民,说中国医生能给他们解决疑难杂症。记得有一次,为一个腹腔巨大肿瘤患者手术,患者是个中年女性,就诊的时候一侧腹部鼓得很高,两年半的病史,她一直没有及时就诊。后来我们接诊以后,检查完就安排她住院,准备手术。手术前,我们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因为考虑到腹腔的肿瘤可能波及肠道,所以手术除了切除肿瘤,还要切除一部分肠子。所以术前向患者家属交待的时候,我们作了详细的说明,包括相关的手术风险和手术后的并发症,都向家属进行说明。但是家属听了以后,一句话没说,就把字签了。最后还说了一句,因为你们是中国医生,我相信你们。一开始我很惊讶,后来就是一种感动,其实是一种被信任的感动。手术打开腹腔以后,也证实了我们术前的判断,我们按照手术预案进行了治疗。手术很成功,切下来的瘤子有西瓜大小,拿给他看的时候,他说能不能把瘤子拿过去,让村里的人看看,好让他们知道,是中国医生治好了他爱人的病。

这个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事后我就在想,其实我们中国医生为他们治病,是我们很平常的工作,但是对他们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他们不仅相信我们的医术,而且相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给他们治好这个疾病。他们有时候也不一定知道我们真正的名字,但是他们一定会知道是中国医生治好了他的病,而且他也会告诉村里邻居或周围村子的人,以后有病一定要找中国医生看。这就是援外医疗工作给我们的一种成就感、给我们的一种荣誉感,他们不一定知道医生叫什么名字,但是他们一定知道我们是中国医生。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请问,下一步在中国援外医疗工作中有什么新的考虑和打算?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

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60年了,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长期、持续地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的国家,我想这在人类医疗卫生合作史上也是树立了典范。我们的医疗队覆盖的面也非常广,60年来,深受受援国政府和民众的欢迎,充分体现了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

这些年,我们援外医疗的量和质也不断提升,实施了很多疑难复杂、高水平的手术。同时,我们也培训带教、巡诊义诊,帮助当地医生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这些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健康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在妇幼健康、医院管理、公共卫生等医疗卫生管理和技术方面,积累了很多的适宜技术,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这些技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他们也非常渴望和中国进行合作、学习。我们援外医疗事业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他们。

我想强调一点,我们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合作是彼此平等,也是相互尊重的,是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去开展的,卫生发展合作也不例外。中国对外的合作不是简单的援助,我们不会忘记,在新冠疫情之初,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国的抗疫行动给予了有力的声援和支持,有许多国家自己并不富裕,但是仍然积极向中方捐款捐物,支持中国抗疫。这充分表明,对外的卫生发展合作不是哪一方居高临下地搞施舍、搞慈善,而是一种平等互利的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也真正体现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精神。

下一步,我们要根据受援国的需要,继续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派遣中国医疗队,深入推进对口医院的合作,通过派遣短期的专家组、临床带教、学术交流、远程指导等多种形式,支持受援国建立重点的专科中心,我们还要发挥传统医药的独特作用,不断提升受援国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和合作,不断打造援外医疗工作的新格局,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提供健康的驱动力,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筑牢卫生安全的防线,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丰富健康的内容,更好地服务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问给樊队长,根据前期中医医疗队开展的情况和取得的经验,请问中医药在援外医疗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谢谢。

首支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队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副主任樊茂蓉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医疗队在援外医疗工作当中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我们梳理出来十多种中医优势病种,而且根据当地的气候、饮食习惯、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中医的诊疗方案,在临床过程当中,在给当地老百姓治病的时候,我们应用这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队员们都来自不同的专业,我们队员根据自己的专业,也深入到受援医院各个专科会诊病人,参加他们的一些疑难危重症、急症病人的病例讨论,通过运用中医药治疗方法,提高受援医院急危重症还有疑难病的疗效。我们应用简单易行的中医适宜技术,比如刚才提到的针灸、拔罐、走罐、揿针等等,这些技术容易被国外的民众所接受,这样能有力的促进当地人民的健康福祉,从而构建了民心相通的桥梁。

记得我们中医医疗队在柬埔寨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成立中医门诊的时候,第一天开诊,我们针灸的疗效就被前来就诊的患者传开了,因此越来越多当地民众来到了我们中医科门诊就诊,我们医疗队和这些当地民众也发生了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举一个例子,有一个聋哑的女孩廷禅达的故事。在2023年1月,也就是中国春节的时候,我们医疗队部分队员到了柬埔寨桔井省的一个农场进行春节义诊,当时来了很多当地的华人华侨,还有我们的同胞,也吸引来了很多柬埔寨当地的居民,这其中就有廷禅达和她的母亲,来到了义诊的现场寻求治疗。当时我们就廷禅达的疾病进行了多学科的讨论。这个孩子双耳听力严重下降已经20年了,她是因为在2岁的时候发高烧,用药不当所造成的耳聋。当时我们看她的时候,这个孩子是右侧听力极重度下降,左侧处于完全失聪的状态。经过讨论以后,决定由我们医疗队针灸科医生蒋可为她进行针灸治疗。当时我记得治疗的方案是先治耳聋,当她耳朵的听力有所提高以后,我们再去治哑,在进行了两次的针灸治疗以后,她一侧的听力稍微有一点点改善,这也增强了她自己的信心。在随后的将近3个多月的治疗过程当中,医疗队队员不断对她进行鼓励、支持和帮助,这个孩子也坚持了下来。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这个孩子的听力逐步有了比较大的改善,而且她能说的话也越来越多。在2023年5月中旬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完成了所有的治疗,回到了她的农场。后来听她农场的一个朋友说,这个小朋友以前一直闷闷不乐,经常独自坐在那儿,自从这次治了她的耳聋以后,她的笑容越来越多,而且她的熟人、朋友到农场以后,她都会激动地走上前给人家一个大大的拥抱,还用她刚刚学会的语言送上几句祝福、送上几句问候。廷禅达的这个故事,也给了我们医疗队极大的动力,去更好地运用中医中药服务当地的患者。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如果没有更多问题,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我们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为主题,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

 

(来源: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