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4年2月28日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 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
庄 宁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
焦雅辉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杨金瑞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
欧阳波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副司长
秦兴强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力护佑人民生命健康,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新冠“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成果持续巩固,有效应对季节性呼吸道疾病流行。以基层为重点优化资源布局,“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迈出新步伐。加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提升重大传染病和重大慢性病防治水平。
截至2023年,我国婴儿死亡率降至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6.2‰,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2024年,我们将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在深化医改方面,将推进医联体建设,统筹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专科建设,持续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将重点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增强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护理服务和患者就医感受。
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方面,将推进各地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将加强卫生健康关键领域科技攻关,促进成果应用推广,推动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落地,持续加强全科等基层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
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方面,将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健康细胞建设,发展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深化职业病危害监测和治理,强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将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加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充分发挥在治未病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推进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方面,将深入落实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我们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卫生健康进展成效。
我们请来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先生;
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女士;
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先生;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女士;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秦兴强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请问近年来医改的哪些工作让群众实实在在的受益?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 庄宁: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近年来积极发挥医改的牵头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医疗、医保、医药的改革协同,推动医改取得新的成效。
在医疗方面,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通过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强有关临床重点专科,破解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据统计,前四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开展医疗新技术6200余项,患者外转就医平均较建设前下降了约3成。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工作,整合优化资源,探索为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医保方面,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职工医保普通门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在医药方面,深入拓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降低虚高价格。修订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临床急需短缺药、儿童用药、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上市,努力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
我们将以地市为单位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让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请问我国在应对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方面重点推进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 秦兴强: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多年来,我国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龙头,涵盖多个病种,覆盖国家、省、市、县4级传染病应急预案体系,依托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组建了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覆盖了17个省份。
下一步,我们将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日常准备,提升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在预案体系方面,不断完善已有预案,并动态更新补充。进一步指导各地制订分级分类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形成一个有效衔接、功能完善的预案体系。
在队伍建设方面,继续推进国家队建设,尽快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处置的专业能力。
在应急演练方面,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传染病,着力于组织开展全链条、全要素的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炼机制,切实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根据疫情研判结果和应急处置的需要,及时提出应急物资储备、物资保障的需求建议,按职责积极配合应急物资储备的牵头部门,进一步提高我国传染病应急物资保障水平。
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请问分级诊疗工作目前实施的效果如何?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紧紧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制度框架,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更加科学的分级诊疗格局。截至到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8万余个,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达到3032.17万,较2022年增长了9.7%,其中上转人次1559.97万,较2022年下降4.4%,下转人次数1472.2万,较2022年增长了29.9%。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作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一项重要抓手,一是积极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推动形成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和系统连续的诊疗格局。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是持续推进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带动基层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的接续性医疗服务体系。三是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面向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建设远程医疗协作网,促进市县、县乡之间的联通。鼓励各地探索建设“智慧医联体”,推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智慧互联、结果互认,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谢谢!
新华社记者:
请问面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支持生育采取了哪些措施,在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等方面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 杨金瑞: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人口工作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于2021年印发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重点在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以及文化引导等方面积极推动完善生育支持措施。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协调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跟踪研判人口形势,加强政策储备,强化工作督导调度,确保任务落实。二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增加托位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托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三是宣传中央关于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取得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主流导向,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
谢谢!
东方卫视记者:
全国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已经持续了5年,请问“国考”给公立医院带来了哪些变化?下一步,我们将会如何继续用好这根“指挥棒”,来促进公立医院更高质量的发展。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目前,全国一共有2817家三级公立医院、5384家二级公立医院参加我们的绩效考核。从5年数据来看,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病例组合指数和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这是两个反映医疗服务技术难度的指标,分别增长了10%和23.5%,83%的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4级及以上水平,实现了全院信息共享。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麻醉、儿科、重症等紧缺医师数量和占比均有所增长。这些指标概括起来说,反映出我们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得到进一步落实。
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完善以公益性为导向、以健康产出和服务质量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按照管理层级和机构类型分级分类实施绩效考核评价。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引导并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地见效,持续提升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努力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
谢谢!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去年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发布,请问当前我们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的总体情况是怎么样的?谢谢。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副司长 欧阳波:
谢谢这位记者对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关注。目前,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建立了跨部门工作机制,中央资金投入近130亿元,推动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实现“双过半”。
一是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增至4万多个。
二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稳步推进。建设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遴选发布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52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100项适宜技术和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中华医藏》首批“养生卷”74种图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中医古籍编撰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三是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培养50名歧黄学者、500名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00名青年歧黄学者、35个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321个高水平中医重点学科。
四是中医药影响力和传播力明显提升。《中国中医药大会》、“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览等中医药文化精品广受社会关注,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达到22.56%。中医药内容纳入我国与白俄罗斯等9国联合申明,以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的国际传统医学临床实验注册平台成功获认世界卫生组织一级注册机构,中医药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赞誉。
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三明医改持续多年,仍在不断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请问现阶段三明医改经验推进情况怎么样?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 庄宁: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总结提炼三明医改经验,明确了11条普遍推广的经验和10条因地制宜探索的改革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学习和借鉴。
全国医改的组织领导体制持续强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落实改革主体责任。“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不断深化,国家已组织9批374种药品、4批高值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各省份均建立了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连续三年开展调价评估,符合条件的省份及时调整了价格,以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优化了医院的收入结构,总体上不增加群众负担。全面推开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22年起,我们启动了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遴选支持有关城市在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突破。其中,第一批15个示范城市中期评估的结果显示,体现公益性的相关指标如政府投入占比、基层诊疗量占比、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从优化医疗资源分配说起。请问在医疗资源的统筹调配方面,将通过哪些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规划和布局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优质医疗资源的总量,提升区域布局的均衡性。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设置了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经批复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医联体超过1.8万个,支持96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近5600个省级和1.4万个市县级临床专科建设项目,1163家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服务能力,30个省份建成了省一级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全国批复设置了2700余家互联网医院。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一是还要设置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针对这些双中心,包括我们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批复的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立完善跟踪问效机制,引导这些“双中心”进一步发挥作用。二是做好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扩充优质临床专科资源,均衡专科资源布局。三是深入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队、“千县工程”等等这些工作,不断提升县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四是继续会同中央组织部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包括援藏援疆援青,和对15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的帮扶工作,提升这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五是应用远程医疗技术强化对口帮扶工作,同时推动互联网诊疗继续规范发展,加强监管,保障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谢谢!
总台CGTN记者:
我们知道疾控工作非常重要,想问一下近年来我国疾控工作有哪些比较重大的进展?谢谢。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 秦兴强: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落实传染病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一是加大投入,改善疾控体系服务条件。“十四五”以来,中央预算累计安排131亿元,用于支持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体系建设。2023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下拨疾控项目经费176.87亿元,用于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
二是多措并举,提升疾病防治服务质效。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现在的4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100%的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通过合理布点、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三是齐抓共管,夯实疾控体系工作基础。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联防联控,人民群众防病意识大幅提升。
我国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公共卫生防护网进一步筑牢织密。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方面,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人禽流感、鼠疫等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处置。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重点地区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结核病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达到传播阻断状态;麻疹、乙脑等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当前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不仅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要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在提升患者就医感受方面,国家卫健委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 焦雅辉:
谢谢您的提问。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始终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委将持续坚持把人民群众看病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评判改善医疗服务成效的根本标准。
下一步,我们一是要抓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健全监测、反馈、督促整改的闭环反馈机制,切实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同时,进一步挖掘各地各医疗机构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向全国推广。二是积极开展探索,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新期盼。主要是集中在几个方面:比如,推动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提升疼痛诊疗能力和相关技术水平;加强急诊急救服务,特别是要深化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定位试点工作,探索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提升医疗急救反应能力。另外,对于患者比较关注的护理服务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护士队伍,提升改善护理服务。三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提升患者看病就医感受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
谢谢!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作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探索途径、积累经验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副司长 欧阳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两年来,五部门和七省市协调联动、同题共答,着力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在中医药管理体系、服务模式、产业发展、医保支付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海在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人才培养、临床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放大中西医协同效应。浙江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为切入口,制定处方、饮片、病例数字化标准体系,建立中医药诊疗大数据库,持续深化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广东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在推进规则、制度衔接和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湖南优化中医药制剂审批,对中医药传统基质调配成外用膏药、鲜药榨汁、按方委托制药等实行备案制管理。山东创新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收费方式,中医日间病房试点改革,实现患者得实惠、医院医保得效益。江西采用“揭榜挂帅”方式,实施“科技+中医药”联合立项,支持中医药关键问题研究。四川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开展产业集聚融合发展行动,推动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督促指导,与各示范区同向发力,将中医药综合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们国家现在的托育服务建设情况如何?国家如何补短板、增供给、优服务,让更多的家庭能够享受到普惠托育服务,来切实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 杨金瑞: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托育服务这项工作事关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国家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大力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一是实施托育建设重大专项,支持48个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公办托育机构和普惠托位建设。二是实施社区托育服务税费优惠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并提高扣除标准,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支持15个城市建机制、保持续、出经验。三是推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托育服务法》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四是出台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登记备案、医育结合、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印发托育机构婴幼儿伤害预防指南、喂养与营养指南、消防安全指南,实施托育统计调查制度。五是修订保育师职业技能标准,在中职、高职和高职本科阶段设立托育专业,组织编印托育高职教材14种、中职教材9种。六是会同相关部门命名了首批33个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评选了75家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目前,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已近10万个,托位约480万个。
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是“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之一,请问目前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取得了哪些进展?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副司长 欧阳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中医药局以实现人人就近享受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为目标,持续推进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一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14个中医医院纳入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布局建设27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进6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138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
二是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遴选1000个左右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50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确定31个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加强中医医院儿科和老年病科建设,推进中医专病门诊建设。
三是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布10项中医养生服务标准和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推进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89.0%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62.8%的妇幼保健院开设了中医类临床科室。
四是增强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以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为龙头铸牢基层网底,支持440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699个县级中医医院,23个省份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
据初步测算,2023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2.8亿人次,出院人数为4148.6万,中医药在服务百姓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最后再提两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澎湃新闻记者:
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非常重要,请问目前我国传染病监测体系和网络直报系统有了哪些升级?如何保证传染病疫情发生可以及时发现、尽快准确通报?谢谢。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 秦兴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目前,我国已建立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常年对鼠疫、脊髓灰质炎等重点传染病开展专项监测。针对新冠等呼吸道疾病,拓展形成了包括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舆情监测在内的十个监测子系统,开展了急性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监测试点,并设置四类风险信号,科学研判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发布预警信息,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新发突发传染病为重点,不断提升传染病早期发现、科学评估、及时预警的能力,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完善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制度,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会商、医防协同、平急转换等工作机制。
二是拓展监测渠道。在优化现有疫情监测报告系统的基础上,健全传染病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病媒和环境因素等监测系统,构建部门协同的监测体系,畅通社会公众参与的渠道,密切关注全球传染病疫情变化,多源头开展监测工作。
三是规范评估预警。完善风险评估、警示信息通报和预警决策工作流程,开展日常和专题风险评估,及时通报、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适时提出预警决策建议。
四是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组测序等能力。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分析、预警,不断提升综合研判能力。
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可感可知的,尤其是在群众看病就医方面,请问国家卫健委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 庄宁:
谢谢你的提问。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面,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点面结合推进改革。一是在医院层面,指导14家高水平医院开展高质量发展试点,在学科、技术、服务、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突破,CMI值、四级手术占比等关键指标取得了明显进展。二是在城市层面,已在30个城市实施改革示范,激励探索市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经验。三是在省级层面,以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为重点,指导各省份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因地制宜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概括起来说,近年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在“五个新”上初见成效。一是构建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功能定位清晰的新体系。二是以临床专科建设、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信息化支撑为引领,形成了新趋势。三是更加突出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新效能。四是通过深化改革、政策保障,激发了新动力。五是以利民惠民便民和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并举,建设新文化。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五个新”,持续完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嘉宾就卫生健康进展成效以及2024年的主要打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再次感谢各位,后续我们还将就卫生健康的重点工作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