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顺 司法部新闻发言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司法部新闻发言人李子顺,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公证服务贴近民生福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司法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法治为民宗旨,特别是去年以来,司法部聚焦人民群众在办理公证中的“急难愁盼”难题,推出一批公证服务便民惠民措施,通过记者们的采访报道,“公证便民”成为了“热搜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和关注。

 

李子顺

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公证服务便民利民水平,切实提高公证的社会满意度,司法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为了使记者们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项活动的部署和安排,我们今天邀请到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杨向斌先生、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孙春英女士、中国公证协会副秘书长王剑先生、北京市司法局公证工作处处长任宇平先生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请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杨向斌先生介绍相关的情况。

 

杨向斌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对公共法律服务,特别是公证服务的高度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根据今天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向各位记者介绍司法部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利企便民的决策部署,指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地公证机构深化部门协同,强化创新推动,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健全完善公证利企便民的服务机制,公证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部署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工作部署,司法部经研究决定,自今年3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

 

近日,司法部已经印发通知,对“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做出了部署安排,活动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标准,优化公证流程,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公证服务质量和办证效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办证耗时长、多次跑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方案的通知》着重提出了七项工作措施,一是缩短办证期限。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分别压缩到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之内,大幅缩短群众办证的时间。二是持续精减证明材料。巩固深化精减证明材料清单成效,明确“清单之外无证明”。对于基本条件具备、主要证明材料齐全、仅缺少次要材料的公证申请,探索实行“容缺受理”,只要当事人补齐材料,并符合出证条件就出具公证书。三是拓展“一证一次办”。对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跑一次就可办好公证。

 

四是推进“一事一站办”。鼓励公证机构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关联性强、办理时间相近的多个事项集中办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推动“公证+不动产登记”一件事联合办,推广“公证+领事认证”联办服务。五是提升服务水平。指导公证机构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绿色通道”“上门办证”等服务,鼓励开展错峰延时服务、预约全时服务和加急即时服务,同时深入企业设立公证联系点或者办证服务点,提供法律咨询、涉企纠纷调解、涉企公证事项办理等综合服务。

 

六是强化数字赋能。逐步推进省级区域内统一公证业务办证系统的建设,完善与相关部门在数据信息上的共享,推广远程视频公证的应用,新增一批公证机构与我驻外领事馆的合作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七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机构合并、设置办证点、视频公证的方式,提升县域公证机构的服务能力,有序推进公证事项“跨省通办”。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探索更多公证事项的一体化办理,切实提升公证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了指导各地更好贯彻落实“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中国公证协会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压缩公证办理期限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公证行业推动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通知》,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强工作指导,确保这次活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李子顺

感谢杨向斌局长的介绍。现在进入互动环节,请各位媒体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媒体单位。

 

人民日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人民日报记者提问。请问对于这些偏远地区的公证处,在推动他们落实便民措施方面,司法部有哪些考虑?谢谢。

 

孙春英 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各地公证机构的公证员的数量、办证能力水平是存在着差异,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如何保证偏远地区的公证机构落实便民措施,我们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加强帮扶合作,以“小手拉大手”形式,推动较大规模公证机构在公证员培训、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偏远地区公证机构的扶持,以设置办证点、巡回办证等形式,满足偏远地区群众的公证服务需求。探索通过机构合并等方式,调整整合了“小散弱”的公证机构,形成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规模公证机构,实现群众办理公证“就近办”。通过推动公证服务资源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等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进一步拓宽了人民群众获取公证服务的渠道。

 

二是拓宽了执业区域。近年来,我们有序扩大了公证的执业区域,多数省份已放宽到了省一级,取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为了进一步探索扩大公证的执业区域,更好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我们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探索更多的公证事项一体化办理,推进更多高频公证事项“跨省通办”,方便群众就近选择优质高效公证服务。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广“互联网+公证”服务手段,扩大在线申请,在线办理,在线出证的适用范围,推广远程视频公证在偏远地区、定点场所的运用,让偏远地区群众也能享受到智慧公证服务。谢谢。

 

李子顺

感谢孙春英女士的回答,请大家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谢谢发言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请问中国公证协会对于公证机构的窗口服务有什么规范要求呢?谢谢。

 

王 剑 中国公证协会副秘书长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窗口服务是公证服务的重要方面,人民群众对公证服务的第一感受来自窗口服务,司法部十分重视公证机构的窗口建设问题,在2021年印发了《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窗口服务效能”,中国公证协会随后也印发了《公证机构窗口服务规范化建设指引》,专门就公证机构窗口服务的规范化建设进行指导。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证机构窗口服务规范化建设效果明显:一是窗口服务场所建设逐步完善升级。各地公证机构根据自身实际,通过增设接待窗口、办证点、增加自助办理设备等方式,尽可能扩大窗口接待力量,减少当事人办证时间。针对特殊群体需求,开设网上预约办证窗口、“绿色通道”等专门办证窗口。同时积极做好接待大厅服务设施,从当事人需求出发,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适老用品和应急设备等物质保障,努力为当事人办理公证创造相对舒适安全有序的办证环境。

 

二是窗口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办证窗口的公证人员按照统一要求着装公证员服装,佩戴公证徽章、胸牌,做到了服务标准规范、热心大方、耐心解答。落实首问负责制,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公证机构也在探索实行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线上服务,越来越多的公证机构开通了周末服务,推行全年无休。

 

三是窗口服务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公证机构通过建立值班巡查制度,及时处理窗口服务问题,主动接受行业、社会、当事人三方的监督。通过开展“公证开放日”,聘任社会监督员等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公证,接受社会各界对公证服务的监督。同时,中国公证协会也在中国公证网开通了各省、区、市公证协会的便民服务电话和电子邮箱,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公证机构窗口服务的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按照活动方案要求,指导公证机构加强窗口服务能力建设,做好窗口服务反馈评价信息收集和应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我的回答完毕。

 

李子顺

感谢王剑先生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

谢谢主持人,新华社记者提问。请问这次司法部在全国部署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在办证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谢谢。

 

杨向斌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一下。公证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内容,高效便民是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这两年,我们落实减证便民的要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去年,我们在落实减证便民方面着重是在“减”字上下功夫,去年删减了116项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公布了33类81项证明材料清单,今年我们要在“快”字上下功夫,就是要提高效率,缩短办证的时间,促进效率的提升。所以说这次我们的活动目的仍然是力求利企便民,重点是“提速增效”。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是缩短办证期限。根据《公证法》的规定,除了法定的情形,公证机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但从实际的办证情况来看,一些的公证事项(事务)的办证时间是有压缩空间的。我们梳理了公证事项办结期限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力量的配置,软硬件设施,办证需求等因素,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事务),制订了《公证办理提速清单(2024年版)》。将出具公证书的时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到5个或者10个工作日。其中,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事项共24类81项,10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共13类69项,分别占公证业务总项的36%和30%。同时,我们鼓励各地公证机构采取创新申请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业务协作、推进信息共享等措施,进一步压缩公证的期限,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尽可能实现“当日出证”“当场出证”。

 

第二项措施是“一证一次办”。我们在总结此前开展的“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制订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事务)清单(2024年版),对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只跑一次公证机构就可办好公证。与“最多跑一次”工作相比,公证事项范围由9类22项扩充至31类84项。我们鼓励各地在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事务)范围。

 

第三项措施是推进“一事一站办”。公证机构在办证过程中难免涉及到其他部门,与其他业务产生关联,有的地方提出了“两件事一起办”等举措,极大便利了人民群众。这次活动中,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办理,关联性强、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鼓励公证机构集中办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比如,通过与不动产中心互设办事窗口、互嵌功能模块,互通服务系统等方式,实现“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站办好。通过“公证+领事认证”联办,实现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省时、省力、省心的公证法律服务。谢谢你们。

 

李子顺

感谢杨向斌先生的解答,请大家继续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

凤凰卫视提问,我们比较关注到企业。请问如何让企业感受到“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带来优质高效公证服务,谢谢。

 

孙春英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了企业发展,各地公证机构紧盯企业需求,创新了服务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上海推动建立了利企惠企四个“双一”服务机制,即一专窗一通道、一领域一团队、一企业一方案、一园区一清单,向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快办特办专属服务。湖北针对自贸区企业聚集、办证需求集中的特点,依托自贸区管委会建立了公证法律服务工作站,采取驻点值班、定点宣讲、法治体检等措施,将公证服务送上门。我们还注意到,江西公证行业主动靠前服务,与300余家企业签署了公证法律服务合作协议,与150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在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中心、工业园区、企业等设立了2800余个公证联系点和便民办证点,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公证法律服务”。

 

为更好服务企业,我们将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一是优化涉企服务手段。指导各地深入企业设立公证联系点,或者办证服务点,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公证事项办理等综合服务,并鼓励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服务企业赋能。二是创新涉企公证业务。大力推广知识产权保护、上市融资、现场监督、破产重整等涉企公证服务,为企业股权治理、“走出去”等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精准对接企业的公证需求。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听取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谢谢。

 

李子顺

感谢孙春英女士的回答,请继续提问。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目前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在内地工作,请问在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办理公证有哪些方面的考虑?谢谢。

 

杨向斌

我来回答一下。按照公证法的规定,港澳居民和内地居民一样,在内地办理公证,享受同等的公证服务。此次活动提出的各项便民措施,同样适用于港澳居民。司法部历来高度重视港澳居民的合法权益,在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工作生活方面,我们提供多方面全过程的公共法律服务,除了公证之外,还包括律师服务、仲裁服务等。在公证方面,除了现有的委托公证人制度,深圳、广州等港澳居民比较集中的地区,还开通了港澳专窗和绿色通道,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办理公证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广东等港澳居民公证需求较大的地区,主动跟踪了解港澳居民的公证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提升公证服务质效。

 

李子顺

请大家继续提问。

 

法治日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法治日报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2023年司法部在精减公证证明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务实的举措,请介绍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孙春英

我来回答记者这个提问。2023年,我们推出了证明清单管理、海外远程视频、跨省通办等一系列公证减证便民举措,有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受到社会和群众的好评。

 

一是证明材料大幅精减,实现了公证“高效办”。去年我们向社会公布了33类81项证明材料清单,删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116项,删减证明达29.3%,有效解决“我是我、你是你”等循环证明、无谓证明问题。各地积极落实司法部的部署,以不同的形式推动公证证明材料精减。比如,江苏等地扩大清单范围,将100多项公证事项纳入高频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四川等地试行公证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根据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能推出相关事实的,可由当事人作出书面承诺,不再要求提供证明材料。

 

二是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公证“远程办”。我们积极推行在线公证服务,实现在线咨询、预约、申办、材料上传、缴费等一体化办证服务,变“线下跑”为“线上跑”,实现公证“申办方式多元、服务全时在线”。比如,浙江构建“一网通”办理机制,实现26项高频公证服务“全流程网办”。持续推进“学历、学位、驾驶证和纳税证明”等公证事项“跨省通办”,2023年共办理这类公证是3.9万余件。遴选了295家公证机构与驻外使领馆共同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有效满足了旅居海外的中国公民公证服务需求,试点以来办理这类公证业务有1100余件。今年,我们还要再遴选一批公证机构与我驻外使领馆合作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

 

三是便民利民方式持续丰富,实现了公证“方便办”。针对部分群众正常工作日没时间办证的问题,我们鼓励公证机构实行工作日错峰延时、节假日轮班值班服务。比如,北京推出了“社区(村)公证服务顾问”,“公证服务周末不打烊”等便民举措,打造“半小时公证服务圈”,切实解决群众节假日办理公证难等问题。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到公证处办证有一定的困难,各地公证机构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接待、优先办理,有的公证机构还提供了“上门办证”服务,让出行困难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公证的服务。我们指导各地不断完善公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对单套居民房产办理继承、遗赠公证事项费用总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万元,对80岁及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公证费,对低收入、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按规定减免公证费用,切实减轻群众公证费用负担。谢谢。

 

李子顺

感谢孙春英女士的回答,请大家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谢谢发言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提问。我想问问在提速加快效率的同时,如何保证办证的质量,谢谢!

 

孙春英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公证质量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司法部始终高度重视公证质量,不会为了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在这次活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注意处理好服务提速和质量平衡的关系,在坚持依法依规办证的基础上,高效推进减证便民提速工作。

 

这次活动的重点是“提速增效”,一是从群众的需求出发,针对大家反映强烈的拖欠受理、超期办证、久拖不办等问题提高服务意识和办证效率。二是从实际办证的情况看,也确有一些公证事项的办证时间是可以压缩的,有的公证机构甚至可以做到“当日出证”“当场出证”。三是从客观条件看,这些年公证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在线公证、远程视频公证等广泛运用,有效提高了办证效率。除此之外,这次活动中对于那些重大、复杂的公证事项并未简单地纳入提速范围。

 

总的来说,我们这次活动的重点是提速增效,但不会降低办证要求,也不会减少办证的程序。要求各地对公证业务的质量进行全流程监管,严格依法开展质量检查,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要求办理公证。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的行为,我们也会加强监督管理,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公证质量和服务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如果发现了侵害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我们也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谢谢。

 

李子顺

请大家继续提问。

 

《中国公证》杂志记者

谢谢发言人,中国公证杂志记者提问。请问近年来北京市如何贯彻落实司法部出台的多项公证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具体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谢谢。

 

任宇平 北京市司法局公证工作处处长

谢谢提问,这个问题涉及北京,我来回答。多年来,北京市公证行业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司法部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植于心,实践于行,以首善标准持续推出多项公证便民利民惠民举措。

 

任宇平

一是加强公证公益服务的鼓励和引导。研究制定《首都公证行业执业理念体系》《公证公益法律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12类公证公益法律服务事项,规定公证机构每年开展不少于2场公证公益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公证员每年办理不少于20件的公证公益服务事项、参加不少于20小时的其他公益法律服务。近年来,北京市公证公益法律服务总量持续上升,2023年达到14.8万件,在全部公证业务中的占比达到22.9%。2017年以来,全行业累计为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约1.5万件,减免费用600余万元。

 

二是大力推进公证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为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公证,全力打造“半小时公证服务圈”。公证法律服务全面进驻回天地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城市副中心,进驻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法律服务咨询全部纳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制定《关于推进公证法律服务均衡化的若干措施》《“大手拉小手”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社区(村)公证服务顾问”试点工作,由试点公证机构选派公证员联络所在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中心城区公证机构支援公证资源相对不足的社区(村)公证法律服务工作。目前,已从14家公证机构选派121名公证员参与这项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大减证便民提速力度。近年来,北京公证行业陆续推出为民办实事举措170余项。核减证明材料清单,在原有92类259项公证事项所需证明材料清单基础上,对41项进行规范表述,核减66项证明材料,减轻群众举证负担。“最多跑一次”范围已由最初的52项,增至185项,基本覆盖了全部公证业务领域。缩短办证时间,对学历、学位等部分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办理时间已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有效解决“出证慢”问题。北京市24家公证机构全面推行“公证服务周末不打烊”,切实解决群众节假日办理公证难的问题。谢谢。

李子顺

感谢任宇平先生的回答。公证便民工作从去年的“减证”到今年的“提速”,一系列便民举措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地推进和落实,当前司法部正在加速推进公证工作向高质量发展,也希望记者朋友们大力宣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杨向斌先生、孙春英女士、王剑先生、任宇平先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大家。

 

司法部部署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及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部署要求,司法部日前在全国部署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推出压缩办证期限、拓展“一证一次办”、推进“一事一站办”等7项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措施。活动将从现在起持续至今年年底。

 

据了解,这7项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措施包括:缩短办证期限。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事务),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以内,大幅缩短群众办证时间。持续精减证明材料。对于基本条件具备、主要证明材料齐全仅缺少次要材料的公证申请,探索实行“容缺受理”,只要当事人补齐材料并符合出证条件就出具公证书。拓展“一证一次办”。对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跑一次就可办好公证。在服务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推行“一证一次办”,有效节约群众办事成本。推进“一事一站办”。鼓励公证机构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关联性强、办理时间相近的多个事项集中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公证+不动产登记”一件事联办,推广“公证+领事认证”联办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指导公证机构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绿色通道”“上门办证”等服务,鼓励开展错峰延时服务、预约全时服务和加急即时服务,深入企业设立公证联系点或办证服务点,提供法律咨询、涉企纠纷调解、涉企公证事项办理等综合服务。强化数字赋能。逐步推进省级区域内统一公证业务办证系统建设,健全完善公证书在线核验机制,完善与其他相关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推广远程视频公证应用,新增一批公证机构与我驻外使领馆合作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机构合并、设置办证点、视频公证等方式提升县域公证机构服务能力,有序推进公证事项“跨省通办”,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探索更多公证事项一体化办理,切实提升公证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司法部要求,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机构要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标准,优化公证流程,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公证服务质量和办证效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办证耗时长、多次跑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答记者问

 

 司法部近日下发通知,部署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在全国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3月21日,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活动开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司法部为什么要部署开展这次“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 

 

  答:公证服务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多年来,司法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利企便民的决策部署,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公证减证便民取得良好成效,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减证便民部署要求,不断深化部门协同、强化创新推动、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完善公证利企便民制度机制,公证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及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部署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工作部署,司法部经研究决定,在全国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提出了压缩办证期限、拓展“一证一次办”、推进“一事一站办”等7项提速增效便民措施,要求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机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标准,优化公证流程,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公证服务质量和办证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获得感更强的公证法律服务。 

 

  问:在办证“提速”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答:“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重点是“提速增效”,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缩短办证期限。公证法规定,除法定情形外,公证机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但从实际办证情况看,一些公证事项(事务)的办证时间是有压缩空间的。我们梳理了各地公证事项办结期限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力量、软硬件设施、办证需求等因素,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事务),制定了《公证办理提速清单(2024年版)》,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其中,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公证事项共24类81项,10个工作日内的共13类69项,分别占公证业务总项的36%和30%。同时,我们鼓励各地公证机构采取创新申请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业务协作、推进信息共享等措施,进一步压缩出具公证书的期限,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尽可能实现“当日出证”“当场出证”。二是拓展“一证一次办”。总结2017年以来“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经验,我们制定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事务)清单(2024年版)》,对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只跑一次公证机构即可办好公证。与“最多跑一次”工作相比,公证事项范围由9类22项扩充至31类84项。三是推进“一事一站办”。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办理,关联性强、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我们鼓励公证机构集中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通过与不动产中心互设办事窗口、互嵌功能模块、联通服务系统等方式,实现“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站办好;通过“公证+领事认证”联办,实现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省时、省力、省心”的公证法律服务。

 

  问:司法部将如何推动偏远地区公证机构落实便民举措? 

 

  答:各地公证机构的公证员数量、办证能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客观现实,如何保证偏远地区的公证机构落实便民举措,直接影响此次活动的整体成效。对此,我们主要有以下考虑: 

 

  一是加强帮扶合作。以“大手拉小手”形式,推动较大规模公证机构在公证员培训、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偏远地区公证机构的扶持,以设置办证点、巡回办证等形式,满足偏远地区群众公证服务需求。探索通过机构合并等方式,调整整合“小散弱”公证机构,形成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规模公证机构,实现群众办理公证“就近办”。同时,推动公证服务资源进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获取公证服务的渠道。二是拓宽执业区域。近年来,我们有序扩大公证执业区域,多数省份已放宽至省级,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探索扩大公证执业区域,更好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我们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探索更多公证事项一体化办理,推进更多高频公证事项“跨省通办”,方便群众就近选择公证服务。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广“互联网+公证”服务手段,扩大在线申请、在线办理、在线出证适用范围,推广远程视频公证在偏远地区、定点场所应用,让偏远地区群众也能享受到智慧公证服务。 

 

  问:如何让企业也能感受到“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带来的优质高效公证服务? 

 

  答: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各地公证机构紧盯企业需求,创新服务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上海推动建立利企惠企四个“双一”服务机制,即一专窗一通道、一领域一团队、一企业一方案、一园区一清单,向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快办特办专属服务。湖北针对自贸区企业聚集、公证需求集中的特点,依托自贸区管委会建立公证法律服务工作站,采取驻点值班、定期宣讲、法治体检等举措,将公证服务送上门。江西公证行业主动靠前服务,分别与300余家企业签署公证法律服务合作协议,与150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在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中心、工业园区、企业等设立2800余个公证联系点和便民办证点,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公证法律顾问”。 

 

  为更好服务企业,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涉企服务手段。指导公证机构深入企业设立公证联系点或办证服务点,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公证事项办理等综合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服务企业赋能。二是创新涉企公证业务。大力推广知识产权保护、上市融资、现场监督、破产重整等涉企公证服务,为企业股权治理、“走出去”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精准对接企业公证需求。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听取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法律保障。 

 

(来源: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