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检网] 最高人民检察院“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闻发布会即将开始。此次新闻发布会将发布《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2023年)》和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雪慧]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明天我们将迎来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每年4月26日前后,最高检都会向社会通报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关情况,发布相关典型案例。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先生,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先生,还有两位我们特别邀请、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嘉宾: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龚培华先生,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过孟超先生。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发布《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2023年)》;二是发布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三是回答记者提问。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持续加大知识产权案件办理力度,不断强化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以法治之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宫鸣副检察长发布《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2023年)》,简要介绍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宫鸣]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最高检发布2021至2023年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首先,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关心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为适应知识产权保护新形势新要求,2020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并在全国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今天发布的《白皮书》,全面总结了过去三年综合履职工作,系统呈现了知识产权检察改革的主要成效。下面,我就《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做个介绍。

一、主要内容。《白皮书》包括前言、第一至第四部分正文、结语和大事记,共7部分,约1.7万字。

前言是对全篇的凝练和总结,叙述了强化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时代背景、指导思想和主要思路。

第一部分是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基本情况,主要介绍知识产权“四大检察”的办案数据情况及案件特点。

第二部分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介绍了检察机关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保护、服务保障文化强国建设、强化涉企知识产权保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依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等5个方面的履职情况。

第三部分是推动构建大保护格局,介绍了检察机关在深化部门协同配合、坚持依法能动履职、持续加强检察宣传、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等4个方面的工作成效。

第四部分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介绍了最高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全国检察机关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综合履职能力的主要做法和进展。

结语是对新一年工作的展望,提出知识产权检察要围绕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履职担当。

知识产权检察大事记,以时间为序,罗列了知识产权检察履职中的主要事件。

二、主要特点。过去三年,知识产权检察履职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高质效办案,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刑事惩治力度不断加大。2021至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由2.2万人增长到3.07万人。部分案件类型增加明显。2023年,侵犯著作权类犯罪、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4倍和96.6%,增幅明显高于整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同时,立案监督力度持续加大,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加强。

民事行政监督成效显著提升。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数量逐年大幅上升,2021年同比增加3.1倍、2022年同比增加72.2%,2023年又同比增加1.7倍,达到2508件。2023年,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中,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726件,同比增加8.1倍。

公益诉讼检察稳步推进。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线索950件,立案873件。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公益诉讼不断加强,受理案件线索44件,立案33件。惩罚性赔偿制度有效落实,提出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25件,均获法院支持。

综合履职深入开展。2023年,权利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636件,同比上升22.6倍,减少诉累的同时,有效弥补了权利人利益损失,实现“刑结民了”;检察机关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意见建议行政处罚2336人,占不起诉人数55.9%,有效避免“不刑不罚”。

二是聚焦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保护。2021年以来,最高检制定保护、促进科技生产力发展13条检察政策等文件,探索建立支持全面创新的知识产权检察办案新机制。聚焦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加大办案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2021至2023年,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862人。

服务保障文化强国建设。持续加强犯罪惩治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繁荣发展。2021至2023年,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著作权类犯罪5097人。最高检会同国家版权局等部门,联合挂牌督办7批300余起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护航体育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为冬奥会、亚运会、大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聚焦文化遗产、老字号等重点领域,有序拓展公益诉讼。

强化涉企知识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严厉惩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检察监督,强化商标、专利授权确权领域检察监督,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检企联络机制,紧密对接权利主体司法保护需求。

加强涉农知识产权保护。最高检会同农业农村部等出台保护种业知识产权的指导意见,发布涉农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为种业振兴提供有效司法保护。过去三年,共受理审查起诉假冒农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66件155人。通过起诉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开展公益诉讼等方式,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依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2022年7月起,最高检在全国部署开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积极参与对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等突出问题的共同治理,指导广东、北京、浙江、湖南等地办理了一批恶意诉讼监督案件。截至2023年底,全国检察机关通过提出抗诉和制发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法院再审6144件,移送涉嫌犯罪线索153件。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最高检移送的恶意注册线索,已将129件涉奥林匹克标志和英烈姓名的商标宣告无效。

三是聚焦协同保护,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最高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通过会签协同保护意见、挂牌督办重点案件、开展保护示范区评选建设、组织同堂培训、联合表扬先进等方式,深化协同配合。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等沟通协作,为检察履职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专家咨询论证,聘请技术调查官、特邀检察官助理等,完善专业辅助办案制度。积极参与“IPKey中国”合作计划,邀请欧盟知识产权检察官代表团等访华交流,多次派员参加国际会议,联合召开专题研讨会,互学互鉴、凝聚共识。

四是聚焦专业化建设,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

最高检先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工作指引》等文件,建立健全“一案四查”机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跨区域检察协作等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各地检察机关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兼具特色与实效的“双报制”等办案机制。此外,最高检还通过制发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建立办案联系点、组建人才库、组织专题培训、编发工作情况、深化业务援藏援疆和东西部交流等方式,有效提升综合履职能力水平。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检察机关将突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深化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积极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努力用高质效的检察履职书写知识产权保护的更优答卷,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服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李雪慧] 谢谢宫检。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发布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案例全文已经印发给大家了,下面请刘太宗主任简要介绍一下这批典型案例的情况。

 

[刘太宗]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们这次同步发布9个典型案例。这批典型案例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展现检察机关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工作成效。这次发布的案例,有刑事案例6个,民事监督案例、行政监督案例和公益诉讼案例各1个。其中,6个刑事案例涵盖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类型,包括侵犯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犯罪各2个,关注最新犯罪形态,体现全链条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成效。案例7是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后,得到法院再审支持,通过办理该案明确,以商标及相关元素为核心进行设计的商品包装、装潢,如果商标因有不良影响而被宣告无效,相关的商品包装、装潢不应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案例8关注行政非诉执行活动,强化对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同步监督。案例9是检察机关加强传统文化领域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以行政公益诉讼为切入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不断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保护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次发布的6个刑事案例中,多个案件发生在高新技术领域。如案例1的被害单位是非晶合金薄带制造行业领军企业,相关技术历经多年研发突破,关系企业重大利益和长远发展。检察机关深挖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幕后主犯,实现全链条打击。案例2发生在数字版权领域,检察机关准确认定属于“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型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行为,依法提起公诉,为以后办理此类案件提供参考。案例3涉及芯片制造领域,检察机关准确认定案件性质和非法经营数额,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整改。这些案例直观地反映了检察机关聚焦高新技术领域,加大办案力度,通过惩治犯罪行为守护企业创新创造动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三是体现对各类主体依法平等保护理念。检察机关在开展知识产权检察履职工作中,始终加强对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依法平等保护,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案涉权利单位既有国内企业,也有国外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通过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大民事诉讼监督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如案例5中,检察机关深挖上游犯罪源头,依法追诉追漏,切实加强对国际知名品牌手表的严格保护。案例6中,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刑事抗诉职能,监督纠正错误判决,提升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四是体现依法能动履职促进社会诉源治理。检察机关在依法履职办案的同时,针对检察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社会问题和管理漏洞,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以制发检察建议、建立协作机制等方式,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共同促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如案例1中,检察机关向权利企业送达检察建议,推动从制度上堵塞知识产权保护漏洞。案例4中,检察机关牵头多个部门,会签加强外贸行业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协同保护的战略合作协议,合力保障外贸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发布这批案例,是为了更加直观展现知识产权检察工作,为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更好发挥案例的普法宣传作用,加强警示教育,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李雪慧] 谢谢刘主任。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又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行动路径。请问,检察机关如何充分履行知识产权检察职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宫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生产能力,特点就是创新,必须依法严格保护。下一步,检察机关将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在服务未来产业健康发展上下功夫。未来产业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代表。检察机关将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和信息通信等未来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既要“依法严办”让侵权者不敢再犯,也要“依法快办”避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持续受损。加大对涉未来产业科研人员司法保护力度,审慎办理涉科研经费、高科技人才类案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二是在加强科技创新综合保护上下功夫。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和关键核心技术犯罪,兼顾保护企业创新和劳动者就业合法权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加强对涉企刑民交叉案件的监督办理,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侵权犯罪,防止和纠正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加强反垄断领域和反不正当竞争检察工作,积极稳妥办理涉企反垄断检察公益诉讼案件,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对涉专利、技术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技术类案件的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力度,促进司法裁判标准统一。

三是在统筹指导提升办案质效上下功夫。随着科技创新飞速发展,很多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探索已进入“无人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带来知识产权权利属性、归属和侵权认定难,在案件非法经营数额计算、作品实质性相似、商业秘密同一性认定等方面也带来困难,对司法办案提出新挑战。我们高度重视高技术类案件的办案规则提炼,过去三年共发布了2批9件指导性案例、6批50件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商业秘密、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领域案件20件。今后还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及时总结提炼办案规则,为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对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守护创新成果发挥规则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总之,检察机关将坚持高质效办案价值追求,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依法惩治侵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犯罪,加强涉企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法治保障。

 

[中国知识产权报] 本次发布的白皮书,是对过去三年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工作的系统总结。请问知识产权检察工作中如何深化推进综合履职,落实最高检提出的“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

 

[刘太宗] 2021年以来,最高检统筹推进全国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工作,检察机关在人员专业化、职能综合化、办案多元化、机制系统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综合履职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是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支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检察人才队伍逐步形成,综合履行“四大检察”职能,办案能力水平得到提升;二是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最高检加强知识产权检察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内部规范和外部协作机制,各地检察机关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兼具特色与实效的工作机制;三是综合履职办案持续深化,办案数量大幅增加,案件结构持续优化,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更加有力,办理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和提出监督意见数量成倍增长,公益诉讼稳步推进。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综合履行各项知识产权检察职能,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质效。

一是深入推进专业化建设。重点推动省级院、重点地市院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检察机关提升专业化水平,优化人才力量配置,引领和带动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素能培训,动态完善全国人才库,健全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培养、遴选、交流机制,既内部挖潜,又充分借力外脑智慧,加快形成高素质专业化知识产权检察人才队伍。

 二是持续完善综合履职机制。深化落实“一案四查”机制,推动知识产权检察理念、职能、机制的有效融合,不断夯实综合履职基础。完善协作配合机制,加大与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的协作与监督力度,健全知识产权领域行刑双向衔接机制,积极融入并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适应知识产权案件特点,建立健全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服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三是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刑事检察持续做优,加大惩治犯罪力度,加强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和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指导,切实提升指控犯罪和审查过滤把关能力。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降低维权成本。民事检察用足用好调查核实权,依法主动规范调查,积极查清客观事实,常态化开展惩治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加强对知识产权民事裁判事实认定的监督。行政检察重点加强对知识产权生效行政裁判的监督,促进商标、专利授权确权领域裁判标准统一,形成稳定市场预期。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行刑反向衔接,实现执法司法治理闭环。公益诉讼检察有序拓展,依托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公益诉讼法定领域,聚焦地理标志、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重点领域,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组成部分、文化的基础资源、创新的重要体现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知识产权强国进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检察机关如何围绕强化版权保护开展综合履职工作?

 

[龚培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高质量的文化发展需要有激励和创新,优秀的文化成果需要强有力的版权司法保护。上海检察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严格落实党中央和最高检加强版权保护的部署要求,不断提升版权保护质效。

一是发挥综合履职优势,狠抓版权侵权犯罪惩治。密切跟踪各版权产业领域侵权犯罪活动趋势变化,夯实侦检协作与监督,近三年受理审查起诉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104件256人,提起公诉204人,案件量年均增长1.5倍。办理了一批新型、复杂、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如深度链接侵权、避开技术措施侵权、游戏视听作品侵权等新类型案件,2起案件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推动不同类型作品刑事追责规则完善。通过办理全国首例录音作品盗版案,明确录音制品侵权鉴定规则,参与制定《录音作品相似性鉴定技术规范》司法行政行业标准。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办理涉及音像制品的版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件26件。以音乐领域民事侵权裁判文书大数据分析为基础,挖掘规模化、批量化互联网音乐侵权犯罪线索,通过集中公诉实现版权最优司法保护效果。

 二是坚持系统保护理念,探索版权领域协同治理新格局。加强与法院、版权局、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业协会等多方衔接,建立符合上海区域特色的版权保护协作机制。联合法院聚焦图片、音乐、视听作品著作权领域恶意诉讼开展专项调研和监督,优化著作权民事侵权案件证据审查标准,共同致力于治理净化批量维权。联合版权局维护作品登记动态管理审核机制,共同召开版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版权保护公益宣传片,会签并落实《加强版权保护合作备忘录》。联合版权行业协会制定发布《企业数字版权技术措施保护与合规指引》《印刷企业知识产权合规工作指引》,围绕不同版权产业提供精准指引,完善检察办案保护创新创业容错机制,发挥行业自治能力。

三是前瞻研判变化挑战,回应版权新质生产力保护高要求。数字新技术有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传统版权制度带来了诸多新挑战。数字技术导致知识产权法律关系边界模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否受到版权司法保护引起广泛讨论。数据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生产要素,如何更好地实现对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实践探索。版权犯罪活动开始使用科技化、隐蔽化的数字技术,也给治罪工作带来难题。上海检察机关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的版权发展趋势和特质,全面落实“一案四查”办案机制,及时遏制新业态新类型版权侵权犯罪,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构建版权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深度参与上海数据知识产权立法工作,携手上海数据交易所推动数据流通交易领域刑事合规工作,为数据保护提供更明确的法治保障。

 

[潮新闻] 对于权利人来说,追究侵权人刑事责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很关心企业遭受的损失怎么样能够得到及时赔偿。请问浙江检察机关在帮助权利人获得民事救济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过孟超] 浙江检察机关一直非常重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近年来,我们在依法运用刑事手段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同时,通过综合运用刑事诉前调解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探索建立了调诉结合的综合保护机制,为权利人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我们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诉前调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修复社会关系。2022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通过诉前调解帮助149家企业获赔,赔偿金额共计1.4亿余元。具体做法有:

一是全面了解侵权人的赔偿能力。推动在侦查阶段及时全面查明侵权人财产状况,尤其是对于以侵权为业的,依法及时冻结涉案资金,为诉前调解打好基础。二是探索确定合理赔偿金额。通过咨询有专门知识人员、开展民事类案检索、向双方充分释法说理等方式,确定合理赔偿范围,保障利益平衡。三是创新出台赔偿保证金提存机制,符合条件且有赔偿意愿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提交一笔赔偿保证金,由公证机构进行保管,用于后续民事赔偿,从而保障权利人民事权益兑现。四是依法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诉前赔偿情况作为当事人悔罪态度的重要考量因素,推动侵权人进行合理赔偿。例如,在一起侵犯高新技术企业商业秘密案件中,促成认罪认罚,被侵权企业获赔3700万元,有效弥补损失。五是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作用。引入外部专业调解力量,联合各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调解中心、行业协会等,提高调解质效。例如嘉兴市海盐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假冒集成吊顶注册商标案中,邀请行业协会会长参与调解,帮助被侵权企业获赔350万元,双方重新建立业务伙伴关系。

对于诉前调解未能达成一致的案件,我们加强与法院的沟通衔接,达成共识,在全省共同推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及时告知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并在证据调取、法律政策解读等方面加大服务供给,减少权利人诉累和维权成本。主动与法院对接,在审判阶段继续引导双方协商赔偿,达成一致后及时调整量刑建议。例如余姚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中,多次组织双方在审查起诉环节开展协商,但均因赔偿金额分歧较大未果,权利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后,检察官和法官协同做好调解工作,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权利人撤回起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 本次白皮书提出,要积极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请问检察机关在这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刘太宗]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检察机关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全力守护和积极营造。

一是切实践行依法平等保护理念。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做实对各类经营主体、中外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依法平等保护。例如,在最高检发布的第四十八批指导性案例“人人影视字幕组”侵犯著作权案中,由相关境内外权利人对侵权影片进行鉴别,结合鉴定意见,准确认定侵权作品实质性相似。今年发布的典型案例中,许某俊等26人制售假冒劳力士手表,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告人最高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5000万元。去年,最高检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和预防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聚焦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难点,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

 二是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2022年7月至2023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在专项监督工作中,通过提出抗诉和制发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法院再审6144件,移送涉嫌犯罪线索153件。注重刑事追诉与民事监督一体推进,强化对知识产权权利滥用、虚假诉讼行为的监督,积极参与对恶意抢注、滥用诉权等突出问题的惩治。检察机关监督纠正的案件中,既有著作权领域批量维权、虚假诉讼案件,如最高检挂牌督办、统筹指导的某文化传媒公司音乐电视作品虚假诉讼案,涉及相关民事案件5800余件;也有商标领域恶意注册、囤积商标案件,如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最高检移送线索,将129件涉奥林匹克标志和英烈姓名的商标宣告无效;还有专利领域利用无效专利起诉他人侵权,企图阻止竞争对手上市、获取赔偿的案件,如白皮书中列举的佛山某公司恶意诉讼案,检察机关及时向法院制发提示函,法院予以采纳,判决驳回佛山某公司诉讼请求,要求其赔偿损失并在媒体发布公开声明消除影响。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检察机关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例如,全面推广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有效保障权利人的知情权和诉讼参与权。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降低权利人的维权成本。刚才,浙江检察机关也介绍了这方面的工作和做法。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权利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636件,约占全部案件的8%,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从地区分布看,全国25个省都开展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受到社会关注和欢迎。又比如,我们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法等部门,就知识产权鉴定工作衔接会签意见,共同完善鉴定制度体系,提升知识产权鉴定质量和公信力,推动解决知识产权领域鉴定难问题。

今年工作中,检察机关将持续提升办案质效,对内完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机制,对外深化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力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李雪慧] 因为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

每一项创新都应该被铭记,每一项创造都值得被尊重。只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厚植创新沃土,运用创新成果。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深入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聚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深化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以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

相信记者朋友们已经注意到了,本周,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除了本场新闻发布会,还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明天,最高检还将联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举行《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3)》新闻发布会,希望各位记者继续关注报道,持续讲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故事,共同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高检网] 最高人民检察院“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闻发布会结束,感谢各位网友关注。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