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坚持个案查处与系统整治相结合,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烟草、医药、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从严整治国企领域腐败问题,坚决清除国企“蛀虫”,有效净化了国企领域政治生态。在新征程上,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进一步聚焦国企领域,突出铲除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促进国企健康发展,为哈尔滨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以监督纠偏差,推动国企服务战略全局。国企肩负着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这三大责任彼此关联,互为依托,是国企的重要优势和特征。要综合运用调研督导、专项检查、政治巡察等方式,持续深化对国企的监督。压实政治责任。聚焦国企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找准症结、提出建议,监督推动国企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企业的“根”和“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依靠党建引领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压实经济责任。紧盯国企核心竞争力不够、科技创新动能释放不足、防范化解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专题会商、督导推进,实现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等新突破。压实社会责任。围绕国企承担的国计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职能职责,及时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冬季供热、交通出行不便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系统施治,促进国企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以办案强震慑,严惩国企领域腐败问题。国企掌握大量资源资金,易成为权力寻租、靠企吃企、权钱交易的重灾区。近年来查处的哈尔滨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原董事长王莉、哈尔滨水务投资集团原董事长赵玉甫、哈尔滨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原总经理陈维周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充分暴露出国企领域腐败问题仍然易发多发。要始终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国企领域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形成强力震慑,让国企腐败无处遁形。在拓展线索上加力。对近年来受理和调查摸排、案件查办、巡察、审计发现的国企领域问题线索清仓起底。综合运用“信、访、网、电”等平台广泛接受群众举报,充分运用日常监管、专题审计、专项排查等成果,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强化问题线索集体研判,精准高效作出处置。在突出重点上发力。紧盯国企“一把手”、班子成员和关键岗位人员,严厉查处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违纪违法问题,精准惩治“影子公司”、“影子股东”、“政商旋转门”和“逃逸式辞职”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坚持风腐同查,对违规吃喝、滥发福利、讲排场、拉圈子等顽瘴痼疾严查严治,全面净化企业风气。在深挖彻查上聚力。充分发挥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聚焦复杂疑难案件,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合办案等模式,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国资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凝聚攻坚合力,提升办案质效。坚持查办案件与追赃挽损一体推进,主动出击、应追尽追,全力挽回国有资产损失。
以治理优生态,促进国企持续健康发展。国企经营投资活动链条长、层级多、规模大,腐败问题危害性破坏性强,不仅严重污染企业政治生态,蚕食国有资产,而且侵害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要坚持系统思维,深化以案促改促治促教,把发现问题、加强整改、促进改革、完善制度贯通起来,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推动深化改革。督促国企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将现代治理观念和模式贯穿企业经营运行全过程各环节,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更加灵活、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提升廉洁合规管理水平,防范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过程中的廉政风险和其他风险,不断激发企业生机活力。完善制度机制。督促发案单位补齐制度短板和监管漏洞,探索制定国企各层级权力清单,健全“集体领导、正职统筹、副职分管”的权力运行格局,确保重大事项经班子研究决定,严格贯彻“一把手”末位表态,防止权力滥用。紧盯融资投资、资金划拨、资产处置、项目决策、选人用人等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阻断设租寻租、利益输送机会,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涵养廉洁文化。督促国企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分层分岗深化警示教育,用身边事警醒教育身边人,引导国企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不断强化遵规守纪的自觉。深入挖掘国企领域红色资源、廉洁元素,推动国企传承弘扬优秀企业文化、廉洁文化,形成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郑国志)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