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8月21日新闻发布会 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8月21日新闻发布会 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间:2024821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宾:王全桂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王志宏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刘清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郭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群众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明天就是处暑。这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虽然白天炎热,但早晚凉意渐浓,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变化。

处暑后雨量减少,燥气开始生成,容易出现皮肤、口鼻干燥等不适,此时正是润养的好时节。同时,处暑仍处在三伏之中,白天暑热盛行,但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咽部不适等,我们应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维护健康。

今天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全桂女士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王志宏女士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先生

今天我们还特别请来了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的群众郭瑛女士,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她对健康生活的一些体会。

下面进入今天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处暑后,天气渐凉,湿气虽然还是存在,如何通过中医食疗或穴位按摩等方式来祛湿健脾,有哪些推荐的食材或药膳帮助人们更好地度过?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刘清泉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谢谢,你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中医的很多知识大家掌握得非常好。处暑是一个节气的名字,“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什么意思呢?处暑这个节气,我们的暑热,暑是炎热的意思,从这一天开始,炎热的气候逐渐消退了,而秋凉的气候逐渐起来了,它是寒和热的一个交替阶段。实际上,暑热的消退,不是说处暑一过马上就凉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暑热所导致的气候特点,容易把热转化成一种燥,我们知道火烤了很长时间,突然火退下来了,结果是什么?燥邪就开始有了,又加上暑的余气,温燥之邪渐渐出来了。处暑也是最后一伏的节气,还有可能突然出现很热的状态,老百姓的俗语叫“秋老虎”。暑热过程中,我们脾胃功能都会处于相对弱的状态,因为暑热、出汗,伤耗人的脾胃之气,为了防止暑热我们吃一些寒凉的食品进行消暑,也会造成脾胃受损伤,再加上秋燥、温燥的来袭,很容易出现呼吸道的症状,比如咽喉不适、咽干、咽痛,咽部不适不会马上好转的,正像刚才记者说的,我们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中医的办法把湿祛除,把脾胃健起来,这样就能够很好把处暑这个节气过去,使我们进入秋天和冬天,我们身体能够健康。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这时候千万不要吃更多温热、温燥的食品,立秋以后有秋季进补,但在处暑阶段,还是以清淡为主,还是保护脾胃的运化为主。比如说可以用药食同源的,在南方非常常用的,比如莲子、芡实、薏米、冬瓜等等,这些既是食品,也有一定的药性,健脾和胃,可以煲汤也可以煲粥,也可以做成其他的食品,其次要减少冷饮。在暑热天吃一些冷饮可以防暑降温,但处暑要少吃冷饮。进入秋季以后,水果越来越多。水果也尽量少吃凉的,尤其是冰箱里冰过的寒凉食品。我给大家推荐两个食谱,比如用莲藕炖排骨,莲藕很多种,湖北一带盛产莲藕,藕是偏凉性的,排骨偏补性的,炖完以后,达到健脾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提升营养。除此之外,也可以用百合莲子老鸭炖汤,这种汤也是保护脾胃的,百合莲子又是健脾运脾的。东南西北,在中国大地上,使用的方法不一样,但是这几个食材可以交替使用,来保护脾胃。

从中医来讲也可以采取穴位按摩,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两个在处暑阶段保护脾胃的穴位。第一是极泉穴,大家可以把上臂抬起来,露出腋窝,腋窝正中间是极泉穴,用拇指按住极泉穴,按到疼痛为准,按压30-50次,这是一种办法。当然用右手拍打左边的极泉穴也可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达到减少暑热积聚体内,同时还可以解暑,还可以止汗。我们上班坐着的时候,也可以按压手三里穴,怎么取穴呢?肘曲起来,肘横纹往下2寸,我们有同身寸,用拇指曲起来就是1寸,肘横纹往下2寸,这是手三里穴,可以连续按压30-50次,这个穴位可以缓解我们脾胃的虚弱而导致的一些症状,比如它可以健脾化燥,调节胃肠功能,右手按左手,左手按右手。小孩自己不会按,妈妈、爷爷、奶奶、爸爸可以帮他,但一定要是孩子的同身寸,中医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科学地表述了我们的穴位。通过这些饮食的调整和穴位按压既可以健脾胃又可以润燥,使我们在处暑以后平稳度过气候对人的损伤,进入秋天、进入冬天,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方法。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继续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都知道秋季干燥的天气对我们的上呼吸道健康构成了挑战,比如容易诱发鼻出血,请问为什么秋季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出现鼻出血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有哪些建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王全桂女士回答这个问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王全桂:

了秋冬季节,鼻出血的病人确实大幅度地增加。为什么呢?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秋季气候干燥。干燥的空气,长期刺激鼻腔黏膜,使鼻腔黏膜处于干燥状态,增加了鼻腔黏膜毛细血管的脆性而导致出血。还有患者有不良习惯,比如抠鼻孔,用力擤鼻涕,或者把鼻毛剃得很干净,这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损伤鼻腔黏膜,也容易导致鼻出血。第三个就是在秋季处暑以后,花粉浓度非常高,过敏性鼻炎非常多,过敏性鼻炎有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及鼻塞这些症状。鼻痒,病人会感觉到鼻子里面有虫子爬的感觉,就会搓揉鼻子,这种搓揉和打喷嚏都可以引起鼻腔黏膜毛细血管的破裂出血,这是秋季鼻出血情况增加的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鼻腔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还有维生素缺乏、肝肾疾病都可以诱发鼻出血,对于反复发生鼻出血的病人一定要到专科医院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发生了鼻出血,大家也不要恐慌。大多数人的鼻出血都是发生在鼻腔的前部,专业说是鼻中隔的前下方,都是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不要恐慌,要保持镇静。首先体位摆正,身体稍微前倾,千万不要后仰,因为后仰的话鼻出血的血液会经过后鼻孔流到咽部,吞咽以后会刺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对儿童的话,有引起误吸的风险,所以一定不要后仰,因为好多人一出血就喜欢把头仰起来,别流到外边来,实际上就是流到后面了,还是在出血。所以第一步体位,头稍微低下来,前倾一下。第二个是指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双侧鼻翼,持续5-10分钟,大部分患者鼻出血都可以止住。也可以用棉球塞到出血侧的鼻腔,再进行按压5到10分钟,也基本可以止血。这是非常简便而且立竿见影的方法。也有少部分患者怎么止也止不住,特别是见于老年人,出血就比较偏后,就不能自己止了,要及时到医院由医生处理,后部的出血靠指压法是压不住的。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局部做一些冷敷,可以促进毛细血管的收缩,也有助于止血,这是在家里比较简便的止血方法。

至于怎么预防鼻出血。秋季干燥,刚才刘院长已经提过,怎样去燥。西医来讲,室内要保持湿润,如果干燥的话,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同时,保持鼻腔的湿润,我们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含有凡士林的油膏涂抹,也可以用油性的滴鼻剂,比如石蜡油、复方薄荷油来保持鼻腔的湿润、润滑的状态。第三,一定要控制过敏性鼻炎,因为过敏性鼻炎的揉搓和打喷嚏,也非常容易引起黏膜出血,所以要把过敏性鼻炎控制住。第四,要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比如不要抠鼻子、搓鼻子,或者把鼻毛剃得干干净净的,这会增加鼻子出血的可能性。另外,饮食上多吃一些清淡的,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也可以缓解鼻出血的发生率。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继续提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外出到各地旅游时常能看到种类丰富的特产食品,这些通常为包装食品或散装食品,请问如何科学挑选?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王志宏女士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王志宏:

感谢你的提问。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经常会采购一些当地的特产,回家送给亲戚朋友。如何采购预包装食品或者散装食品呢?这里非常有讲究。就像每个人拥有一个身份证一样,食品标签就像食品的身份证一样,学会认读食品标签就可以帮助我们选择营养健康的食品。以下六个方面的核心信息对于我们如何挑选食品是非常重要的。我这里准备了一个示意图,这样更直观一些。都看哪些信息呢?首先看食品名称和产品类别。这能反映食品的属性。展板上,左侧是纯牛奶,它的产品类别是纯牛乳。右侧是含乳饮料。第二要看净含量就是去除包装后的含量,这样相对于价格就看我们买的产品是否物有所值。第三个是看厂家信息,这是食品需要强制标注的,包括生产商、经营商的地址、名称、联系方式,有助于消费者追溯和了解产品质量。第四看配料表。食品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原料、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剂,这些配料按照加入量逐渐递减顺序依次排列的,如果加入量最大的就排在第一位,左手边的配料表显示只有生牛乳,对侧的第一位是水、第二位是白砂糖,对于我们经常饮用的纯牛奶来说,配料表只有唯一的一个,生牛乳。第五点我们经常要看营养成分表。下面小方格是营养成分表的信息,由三列构成,第一列是展示这个食品提供的能量还有四个核心营养素,我们经常听到“1+4”,“1”指能量,“4”是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第六,要看保存条件和日期,日期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规定的保存条件情况下,我们适宜贮存以后,保质期内食品质量是有保证的。如果没有按照推荐条件保存,即使保质期内这个产品也可能变质,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外出旅游的时候,我们特别建议购买保质期长、有预包装的预包装食品,当然地方特色美味有些是散装食品,我们也非常想带给家人。在购买散装食品的时候,要观察它的颜色、气味是否异常,盛装容器是否卫生,储存的环境是否干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选择质量优良的食品。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继续提问。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处暑之后秋燥渐显,如何预防秋燥伤肺,中医上有哪些推荐的养肺润燥的方法或者食材?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刘清泉回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谢谢,这是我们吃好饭,喝好水,用好我们的食材和药食同源的药物来预防处暑这个阶段身体上保持健康的一种方法。饮食方面,刚才强调过了,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和烧烤食品。天凉了,很容易吃点烧烤,实际上这样的东西少吃。辣椒、生姜、花椒、桂皮,还有少喝酒,辛辣、烧烤食品少吃。多增加补充津液的食品,比如粥、水,喝水量要比平时增加,燥邪耗伤人的津液。水喝多少呢?至少比平时季节多喝一瓶水,500毫升,保证身体津液的充沛。燥邪,可以用加湿器,没有加湿器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加湿器,往杯子倒点热水,热气蒸腾出来了,对着水杯多做几次深呼吸,也可以达到对呼吸道的湿润作用。当然,滋阴润燥的食材比较多,比如银耳、百合、莲子、雪梨,这就是秋天上天赏赐给我们的季节的食品,当然甘蔗、玉竹也非常好。除了润之外,必然带来秋燥的热,可以用菊花、金银花来清热解毒,同时滋润肌肤。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做一些适量的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可以选择平缓的项目,比如八段锦,在办公室坐超过一个小时以后,可以打一段八段锦或者练几手太极拳,晚上或者早起可以快走、慢跑,也可以通过户外活动,绘画、书法,在屋里听音乐,这些都可以缓解我们的情绪。

这里推荐几个代茶饮或者食疗的方子,比如桑菊饮,桑叶、菊花和桑葚子适量,爱喝什么茶放一点什么茶,最好是绿茶或者茉莉花茶,这样喝起来味道更好一点。也可以用雪梨、银耳、冰糖适量,炖水,可以起到润燥的作用,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使我们平稳地度过处暑阶段。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继续提问。

 

中国卫生人才杂志记者:

暑期是家长带孩子外出的旺季,很多人在享受各地美食的同时,也发现体重有所增加,请问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减重,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群体。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王志宏女士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王志宏:

感谢你的提问。外出游玩的时候,各地的特色美食非常吸引我们的味蕾,难免进食过多。所以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可能体重就有所增加。这里面我们尤其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食物多样,注意合理搭配。不同年龄儿童的能量需要量不同,我们要控制食物总摄入量。对于已经肥胖的儿童要减少20%的能量摄入,基本做到吃“八分饱”。同时多增加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全谷物和豆类在主食中的比例,这样含膳食纤维比较高,并且可以控制体重,这一食物结构可以增强饱腹感,减少饥饿感,控制总能量摄入。此外要少油少盐,清淡饮食。我们知道孩童时期养成的饮食习惯可以坚持到成年期,如果形成不好的饮食习惯,到成年期再想改变非常困难。所以在外也要选择减少生冷、辛辣、高油、高盐、高糖菜肴的摄入。第三是保证规律进餐,定时定量吃好一日三餐,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偏食挑食。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尤其注意晚餐不能吃得过饱,不能摄入特别高的能量,而且晚上九点之后不要再进食。同时,优选健康零食,因为外出游玩活动量大,可以在正餐之间,选择新鲜的水果、原味坚果、奶制品,这些都是健康零食,可以作为正餐的适宜补充,但是也要控制总能量。还要记住,即使是健康零食也不能代替正餐。此外,我们鼓励要足量饮用干净卫生的白水,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再者,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身体活动、充足的睡眠,做到不熬夜,也要减少久坐行为,还要减少“屏幕”时间。孩子游玩累了可能就盯着手机、平板看,这个时间也要控制。即使外出游玩也希望家长为孩子创造运动氛围,陪孩子一起运动。

总体来说,学龄前儿童鼓励至少每天三小时运动量,最好保证两小时在户外运动。对于学龄儿童要保证每天至少一小时,最好是有氧运动为主,比如骑车、游泳、打球等等,鼓励做这样的运动。对于睡眠来说,建议学龄前儿童满足10-13小时睡眠,学龄儿童可以适当减少到8-10小时,做到以上这些点就能有效控制体重了。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继续提问。

 

中国网记者:

请问秋季为何易发慢性咽炎,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慢性咽炎?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王全桂女士回答这个问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王全桂:

感谢你的提问。在秋冬季节,咽炎发病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秋季干燥,干燥空气会刺激咽部黏膜,防御功能降低,秋季昼夜气温变化比较大,人体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容易诱发咽喉部的炎症。第二点跟秋季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比较高有关,特别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发作以后,大量的鼻涕倒流,会刺激咽部,引起咽部不适,再加上鼻黏膜肿胀,患者感到鼻塞,鼻塞以后就张口呼吸,不洁的空气和干燥的空气,直接刺激咽喉部,引起咽喉部的炎症。其他诱发因素就是一些不良嗜好,比如抽烟喝酒,喜食辛辣食物,特别是烧烤类、辛辣食物,加上熬夜打游戏,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这些都可以引起咽炎发作。主要症状是这样的,咽炎有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起病比较急,病人突然感到咽干、灼热,进而发生咽痛,吞咽痛,咽唾沫的时候比较疼痛,吃东西,疼痛会缓解一些。这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病程一周左右,有时候伴有全身症状,比如说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对于慢性咽炎,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这种症状就非常多样,每个病人来主诉都不一样,有的人感觉到咽干,有的有异物感,这个异物还一直来回动,还有清嗓、干呕,嗓子有痰、干咳等不同症状,以局部症状为主。慢性咽炎常常伴有病人的心理因素,他觉得影响他的社交,跟别人谈话的时候,不停地在清嗓。有什么更好办法来预防咽炎?第一个要改善生活习惯,要戒烟戒酒,少吃辛辣食物,秋冬季节多吃润肺的,比如雪梨、银耳,还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注意不要熬夜,适当运动。有人说我要加强运动,一下子运动非常剧烈,那也不行,劳逸结合,适当运动,这样才能够使身体抵抗力达到一个平衡,减少上呼吸道感染。

当然有一些年老体弱,身体不是特别好的,为预防秋冬季节的呼吸道感染,建议打一些疫苗来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是改善空气环境,保持湿度,有条件就用加湿器,如果没有条件,用一杯热水熏熏咽喉部,保持咽喉的湿润也有效果。第三是控制过敏,秋季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非常高,不仅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还有过敏性咽喉炎,嗓子非常痒,干咳不舒服。还有支气管哮喘,这些一定要及时控制好,咽部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当然,还有其他的诱发因素,有一些病人有咽喉反流,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食管炎,也会引起咽部不适。咽部不适的病人首先到医院里找医生诊治,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因进行规范治疗,再加上饮食生活的注意应该能够很好地控制慢性咽炎。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继续提问。

 

红星新闻记者:

暑期是外出游玩的旺季,即使在家,也由于天气炎热自己烹制美食的频次相对减少,在外就餐或是平台点餐较多,请问需要如何操作才能吃到既美味又营养的健康餐?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王志宏女士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王志宏: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好,不仅仅是外出游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外就餐,还有平台点餐也成为我们的饮食行为之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关于用餐点餐有以下四点提示:

首先要做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鼓励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包括谷薯杂豆类、蔬菜水果、大豆坚果和畜禽鱼蛋奶四大类食物。还要注重合理搭配,我们都说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搭配。推荐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彩搭配,也就是说肉和蔬菜都要吃,精制谷物和全谷物、杂豆类也要做好合理搭配。色彩搭配,不仅仅是指深色蔬菜、水果,还有粗杂粮,比如黑米、小米等,色彩搭配好也能增加我们的食欲。第二,要少盐少油,清淡饮食。外出游玩时要注意减少生冷或辛辣的食物,点菜时少点高油、高盐、高糖的菜肴,做到清淡温热饮食,尽量选择营养价值高且天然原味的食物。外出游玩或者平时家庭聚会,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可能会过量饮酒,这对身体是不好的,所以要限制饮酒。第三,规律用餐,保证作息。尽量保证好定时定量的一日三餐,这样才能促进胃酸规律分泌,维持良好的消化能力。同时也要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熬夜。一日三餐吃好非常重要,早餐要营养丰富、午餐要吃饱、晚餐要结合我们是否开展适量的身体活动进行调整。如果说我们已经有超重肥胖,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在正餐之间选择一些健康零食可以作为有益补充,首选奶制品、水果,吃坚果一定要吃原味坚果,不要摄入过多的能量。此外,还要注意规律作息,尽量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而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第四,是公筷分餐,卫生节约。目前的天气虽然不是酷暑,但仍然有点炎热,要格外关注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在外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做到分餐。要珍惜食物,点餐要合理、不要浪费。如果外出游玩是在海边,可能会选择吃一些海产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生食。此外,高温易使食品滋生细菌,为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继续提问。

 

央视农业农村频道记者:

收获的季节,普通群众有哪些独特的健康心得和生活小窍门愿意和大家分享的?这些心得和窍门如何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我们请郭瑛女士回答这个问题。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群众 郭瑛:

大家好,谢谢你的提问,我是来自马连道社区的居民,我退休15年了,这些年当中我们的健康都在随时提到日程上,首先,所谓的健康,我们的身、心都要健康,这才叫健康。现在我们年纪大了,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遇到事情不急不慌、不较劲。过去我们对健康养生不是很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我的同龄人很多人都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我也是高血压患者之一,我的家人也有得糖尿病的。过去我们在生活中饮食上不是特别注意,做菜咸了就咸了,还喜欢喝饮料,没有顾忌。当我们得了病以后,及时找医生,合理用药,医生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要少油少盐少糖,特别提示,在我们烹饪过程中用的酱油、味精、腐乳这些调料本身也有盐,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它的用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合理。

同时我们已经有了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的人,应该减少大鱼大肉的摄入,要控制好,不要吃太多。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来吃,还有就是少喝饮料,戒烟戒酒,多晒太阳、多运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另外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早睡早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我和我先生每天都出去散步,尽量保证5000步、8000步、10000步的运动量。另外,在饮食上,我们也注意少喝饮料,荤素搭配,多吃青菜、水果,我们的晚餐很简单,做一些粗粮,红薯、玉米。

总得来说,我们老年人需要在精神方面着重调养。比如日常生活中会会友、养花、种草、打打太极拳,这些对我们的身体还是有好处的。我们有的时候同学也聚会,在饮食方面,大家说今天聚会了,要做什么什么菜,做一大桌。我们都年龄大了,也吃不了多少。我就说不要做那么多菜,我说我给你们做点莜面卷,粗粮,做点小青菜,这样就达到了少油少盐,以茶代酒,不喝饮料,我们经常有这样的聚会,感觉非常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健康长寿。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谢谢。刚才郭瑛女士跟我们分享了她们家里的健康生活故事,我想这对很多老年朋友也是很好的借鉴,在此祝愿各位老年朋友身体越来越健康、生活越来越美满。

请继续提问。

 

封面新闻记者:

中医认为处暑时节应该如何安排起居作息,以顺应自然变化,早睡早起有哪些好处?午睡在处暑时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安排午睡时间?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刘清泉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依据节气来养生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中医的一些原则、原理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处暑这个时节,凉慢慢来了,热慢慢下去了。也就是说自然界的阳气由原来的疏泄变成了收敛。这时候的作息,应该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顺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改变。这个节气,建议大家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天平均多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早睡是可以避免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损害,保证阴精的收敛。同时,早起有助于舒展我们的肺气,养秋气,对缓解燥热的损伤是非常好的。中医非常讲究“子午觉”,子时是深夜,午时是指中午11-13点,这个时间午睡是非常好的。秋天的时候说是凉了,但到正午的时候阳气上来了,暑热气候仍然存在,这时候我们稍稍休息一下,避免暑热对人的侵扰,可以达到养心神、补心气的作用。给大家提醒一点,“子午觉”的基本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要有充足的睡眠,要睡好。中午的睡眠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来讲半个小时就够了。如果时间过长,它就会打乱我们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谢谢。请继续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

随着天气向秋季过渡,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对于慢性疾病的人群,为控制慢病发展,预防或者减少生病,如何调整饮食或者生活方式?还有哪些预防疾病的建议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王志宏女士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王志宏: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现在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降低,环境也比较干燥,非常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肠胃炎、感冒等的发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抵抗力下降,容易加重病情。对于这些慢性病人群,推荐以下食养原则和建议:

一是要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二是要科学规律进餐,定时定量、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三是吃动平衡,作息规律。动则有益,选择适合身体状况的运动形式和运动时间。保证睡眠时长,还要讲究提升睡眠质量。四是加强自我管理,定期动态监测体重、血压、各项血脂指标。定期进行营养咨询,科学调整和管理食养和生活方式。此外,对于超重肥胖的人群,前面提及过,一定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每顿饭吃到七八分饱,结合自己超重程度,减少500-800千卡的能量摄入。还要少吃高能量食物,选择脂肪含量低的动物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提升膳食纤维摄入量。鼓励在家做饭,用盐勺和油壶控制油、盐的使用量。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要减钠增钾,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愉快心情和平和心态,尽量不焦虑,减缓压力。对于糖尿病人群,注意能量适宜,如果存在超重肥胖同样要控制体重。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等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合理加餐。对于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人群,要关注脂肪的摄入量,少油烹饪,少盐控糖。具有不同健康需求的人群,关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同样非常重要。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要关注钠的含量。在营养标签里第三列是营养素参考值NRV,这几个字母的意思是每日需要量,如果摄入100克的食品已经提供了多少钠含量,在我们预包装食品之外的日常饮食中就要相应减少。对于心血管病人群,还要关注反式脂肪酸摄入的问题。对于预包装食品,配料中如果含有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起酥油,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包装标签上强制要求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所以心血管人群也要注意少摄入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3年和2024年相继印发了8项食养指南,包括成年人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人群的食养指南等。指南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分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一日三餐食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它引入到家庭食谱中。此外,要特别提醒大家,秋季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此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在根据气温适时增减衣服的同时,要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有效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进入9月份以后,各地将陆续提供流感和肺炎疫苗的接种服务,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当地的信息。此外,老年人和体弱人群,秋季外出时也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和所处环境科学佩戴口罩,少去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机会。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时间关系,最后再提两个问题。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请问中医对于处暑时节的饮食调养有哪些具体建议?如何根据个人体质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刘清泉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谢谢你对饮食在处暑后的提问。顺应节气,调整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非常重要原则。处暑后秋燥过来了,首先润燥养阴是最基本的方法和原则,所以在饮食上我们多吃一些百合、银耳、莲子,各种梨或者蜂蜜所做的菜和饮品,缓解皮肤干燥、口干咽燥的状况。其次,秋天应该是收敛的状态,饮食上还要注意少辛多酸,少辛就是避免吃一些发散辛辣的食品,辣椒、花椒、姜等等,以及烧烤煎炸的食物,多吃秋季的应季的食品,尤其是新鲜水果,比如橘子、葡萄等等,这些在秋季的水果,它是酸,是应季的食品。处暑,还有很多地方还有余热,“秋老虎”的余威,这时候围绕防止中暑或者内热加重,适当用清热食品,比如绿豆、苦瓜也可以,但是尽量避免过多食用冰淇淋或者冰镇的西瓜、冰镇水果这种大寒的食品,会伤脾胃。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饮食,比如平时我们是阴虚内热的,感觉到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这类人群多吃养阴清肺的食品,刚才说过百合、银耳、雪梨。还有一部分偏阳虚,脾胃虚寒的,手脚凉的,在处暑期怎么办?本来有秋燥,又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而且不伤津的食品,比如百合、山药,这些食品既可以养阴气,保护阳气,同时又不会因为过多的温热伤燥,伤津液,导致干燥的问题。当然,还有一部分人非常急躁,容易上火,这个人群当然要少食辛辣,更重要的可以用一些带芯的莲子,健脾清热,也可以用苦瓜,降心火、清肝热,保证心情是一种平和的状态。

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最后一个问题。

 

央广网记者: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的粉尘、花粉等过敏原比较多,温差变大,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请问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是什么?哪些主要症状?如何与感冒做区分?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请王全桂女士回答这个问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王全桂:

这个问题非常好,在门诊的时候很多病人问我,为什么过敏性鼻炎我得你不得?是有原因的,过敏性鼻炎的发作有两个原因,一个必须是过敏体质,二是必须接触过敏原。所谓过敏体质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有过敏性疾病的人,一家子常常有好几个人有过敏性疾病,这与遗传有关。另一个,接触过敏原,对于过敏性鼻炎,大多数是吸入性的过敏原,比如粉尘螨、屋尘螨、真菌、动物皮屑、花粉、蟑螂等等,这些东西飘浮在空气中引起一些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在北方,四季鲜明,春秋两个季节是花粉的播散期,特别是秋季,天气又干又热,所以它非常有利于花粉的飘浮和播散,在秋季花粉过敏的病人非常多,对于花粉过敏的病人在医学上叫“花粉症”,在春秋两个季节发病率比较高。很多病人就说了,我到底是过敏还是感冒?都会打喷嚏、流鼻涕。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过敏性鼻炎打喷嚏是阵发性的,一打打一串,一般都3-10个喷嚏甚至10个以上,成串的、阵发性发作是它的特征。感冒,打喷嚏比较少。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是大量清水样涕,感冒一般是1-3天大概就变成黏性鼻涕了,时间很短,但是过敏性鼻炎只要接触过敏原就流清水样鼻涕,整个花粉期都流。还有一个是鼻子痒,病人常讲鼻子痒的像虫子爬一样,痒的心里发焦,还有鼻塞。感冒痒的感觉不太重,过敏包括皮肤过敏,都是瘙痒为主。鼻塞也是,只要一接触过敏原就鼻塞。所以,过敏性鼻炎的四大症状,鼻痒、流涕、阵发性打喷嚏和鼻塞。当然,过敏性鼻炎还常常合并其他的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的结膜炎,在“花粉症”中表现非常多,表现的就是眼痒、流泪、眼红、眼干症状,个别的还有皮疹,特异性皮炎或哮喘发作。这是过敏性鼻炎典型的症状。

那怎么样预防?预防过敏性鼻炎,在花粉季节首先要避免接触花粉,花粉播散期尽量减少外出,如果要外出要佩戴防护口罩、眼罩,来减少花粉的吸入和接触。第二,外出以后,回家要及时更换衣物,进行洗手洗脸。第三,外出时穿比较光滑的衣服,减少花粉黏附,减轻花粉过敏症状。在室内,怎么降低居住环境的花粉浓度呢?门窗还是要开来通风,但是最好选择在夜间花粉浓度比较低的时候开窗通风,鼓励房间用空气净化器来净化室内空气,减少因花粉浓度太高引起的症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是提前预防用药,一定要关注自己居住区的花粉浓度变化,我国幅员辽阔、植被非常丰富,花粉的种类也非常多,每个居住区花粉浓度不一样,所以要关注居住区的花粉浓度,要提前在花粉播散一到两周进行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可以延缓过敏性鼻炎症状的发作和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再怎么样预防,因为它飘浮在空气中,不可能一点花粉都不吸入,还是要发作,怎么治疗?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这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特别是药物治疗,我们叫阶梯性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不能在网上随便买点药就用,这是不科学的。第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个非常对因的治疗方法,但是用法非常受限,标准化的变应原还不是非常多,所以在临床上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而且过敏性鼻炎和遗传因素有关,很难根治。它的治疗目标就是达到和维持临床控制,这样就要求患者依从性,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预防和治疗的依从性,优化咱们的治疗效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谢谢。再次感谢各位嘉宾,今天的几位嘉宾在发布会上为我们介绍了处暑时节的健康知识,特别是我们请来了社区群众跟我们一起分享家庭的健康故事,再次感谢各位。

后续我们在下一个节气之前,我们还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时令节气与健康跟大家做健康知识普及,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卫健委)